2025年初,中国的两座核心城市——北京和上海,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人才政策,为归国留学生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北京首次明确了针对留学生的就业补贴政策,至高可达5万元;而上海则扩展了“直接落户”白名单,新增了19所全球高校。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无疑为归国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计划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政策红利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化人才的职业起跑线。
▍北京
• 就业补贴和落户政策双管齐下
根据2025年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北京市首次将留学生纳入“重点就业扶持群体”,并推出了一项重磅政策——对于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行业就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提供至高可达5万元一次性就业补贴。
这项补贴政策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留学生需要与企业签订至少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这一政策填补了北京在留学生现金补贴领域的空白,特别是与杭州、厦门等其他城市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
此举不仅加大了北京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也为许多海外学子提供了更直接的支持。
在落户方面,北京继续延续疫 情期间的灵活措施。例如,留学人员即使境外学习时间不足365天,只要能够提供网课证明,也能够申请落户。此外,年龄限制也放宽至50周岁以下。
▍上海
• 19所全球闻名院校入选“落户白名单”加速人才引进
2025年,上海在落户政策方面也迎来了标志性的突破。全球Top50高校名单的数量从60所扩大到79所,特别是工程技术类高校的加入。
此外,上海进一步简化了对Top51-100院校毕业生的落户流程。社保缴纳期依然为6个月,但取消了个税基数限制,工作单位也从之前的“科技创新企业”扩展到金融、航运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不仅如此,上海浦东新区还推出了“加码福利”,为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提供了15万元无息创业贷款。
▍政策背后的城市竞争逻辑
北京和上海的政策尽管各有侧重,但都在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首先,两座城市都精准锁定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需求。新增落户的院校中,68%都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这与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紧迫需求密切相关。
其次,两大城市都在不断缩短留学生的“职场适应期”。上海允许留学人员用网课时间抵扣境外居留天数,这大大简化了回国后的落户流程;北京则将创业补贴的申领周期缩短至3个月,降低了留学生回国的时间成本,使其更早能够进入职场。
最后,政策的内容也体现了对人才的“终 身福利链”构建。无论是北京提供的短期周转公寓,还是上海国际学校的优先录取政策,这些福利措施都覆盖了人才的全生命周期。随着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陆续推出这些务实的政策,归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就业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和多样化。
当前,全国归国留学生总数已突破800万,其中超过三成的留学生选择在北京和上海就业。这一波由政策驱动的“人才竞速”不仅为归国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在悄然重塑着中国的全球化人才版图。
对于那些手握高学历和国际视野的留学生来说,最好选择或许就是——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乘势而上。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同学们有更多想了解的内容,或在留学&就业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
在线咨询北京前途留学顾问老师,我们会及时为大家解答。
同学们还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免费领取留学资料,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大家进行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