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一个学位,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
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
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地与行业和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
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
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
接下来,我们看看读博需要什么?
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
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即使是“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
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怎样让自己保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能让你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
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3年或者4年的清苦生活。
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了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可是付出了很多焦虑、失眠、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地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我的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的“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2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预约6月27日新东方第32届国际教育展,即可获得与百位海归名师一对一面询机会。
精彩推荐: 成功案例 近期活动
· 中国留学白皮书首发 人群特征首次深度曝光
· [留学故事]我的美国中学生活记忆——回家
· 高晓松谈留学生群殴同伴案:所在区基本为国人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