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我一直努力学习,用“一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自己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尽管不总是第一,但是很少出前三,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一个“准学霸”(因为与清华“真学霸”相比还有差距,嘿嘿!)。
我承认自己对世事的了解远不及自己某些同学,而且有时候羡慕这些同学的成熟与圆滑,而自己却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时候甚至发表一些“书生之言”,可能“书生误国”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在进入大学之前,家长、老师、长辈一提到博士,都是羡慕得要死,感觉就是属于“人中龙凤”的人物,但是自己对于博士的概念一直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
进入大学后,我的母校也算是牛校,可以说是高端人才汇聚的地方,任课老师大部分都是副教授、教授,碰见一个博士更是容易得很,但是自己仍然不知道博士为何物,甚至对读研都没有什么清楚的认识。
后来在第一次老乡聚会的时候,听说其中一位老乡正在读博士,我当时就“酸酸地”说了一句“博士不过如此”,但是现在我承认这叫做“羡慕嫉妒恨”。
后来,随着自己成为学长,听到了很多调侃博士的语言,比如:世界上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也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此时,每当自己说起这些话时,现在我承认自己当时只是掩盖自己羡慕博士的酸酸心理,其实正应了一句话“爱之切、恨之切”,那时博士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情根”。
通过大学本科的“准学霸”式学习,自己顺利地以比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名)校内保研,也顺利地找了一位校内牛导师,进入实验室后,屋里塞满了博士,一部分师兄、师姐天天抱怨博士生活,天天阴着脸埋头苦干,生活很苦逼,抱怨满天飞。
当时自己感慨“原来博士生活是这样子滴”,但自己也很贱地说“我也要读博士”,之后自己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总算硕博连读了(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差点没连成,汗!),在以后就是读博了,我想用一个“赌博”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态。
因为从我这一届,学院提高了博士毕业要求,感觉自己成了“吃螃蟹的人”,真的很苦逼,有时候甚至后悔读博,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家长也整天打电话问是否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整的自己压力的确很大,自己的心态简直到了人生低谷,自信心很受打击,不忍回忆。(N个省略号……)
后来,自己终于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导师也同意让我答辩,应该说自己总算舒了一口气,现在面临一个工作选择的问题,到底是应该选择企业、研究所还是高校,莫名其妙的,我坚定选择了高校,而且是我家乡的一所重点高校,面试后等待了半年,总算收到了offer。
这半年里自己又是在煎熬着,在没有收到正式offer之前,我联系了其他面试单位,天南海北地到处面试,就差没联系出国了。
家里人又是在不断地催促“offer下来了吗?”,有时候甚至反对我去高校,而我却跟他们大吵了好几次;另外我们实验室里也不得安生,自己的同门跟自己在找工作等方面存在了冲突竞争,关系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我想说当时的自己的确“鸭梨、鸭梨大、鸭梨大”。(几个省略号……)
最后自己总算顺利进入了该重点高校成为“青椒”,毫不隐瞒地说,我现在的工资收入与我某些硕士同学有很大差距,其实自己心理也有很大的落差,我现在租着房子,还着房贷,对于一个快要三十的大龄青年,我不觉得自己在生活上很成功,但是我依然在坚毅地往前走。
自己能够博士毕业,我引以为傲,现在我不后悔自己读博、不后悔自己进高校。现在作为一名“工科青椒”,在给学生上课时,我依然是鼓励以后想从事本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好好学习,如果条件允许,争取还是读博士,这种鼓励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当然如果以后不从事本行业,比如要去做销售、考公务员,等等,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读博士了,因为这时读博士的“性价比”太低。
下面说说我读博士的收获:
(1)总算勉强踏入了科研的门槛。在毕业的硕士和本科生中,个人觉得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
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博士生所做的某些工作,一个硕士生,甚至本科生就能做好,比如:做一个常规试验,研究生也就仅仅承担数据处理工作,这种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编一个计算程序,我觉得高年级本科生应该是能够完成的;对某些学术问题的解决,硕士生肯定没有问题,可以说在某些实验室里,硕士完全是主力军。
但我想说,“科研”不只是“数据处理”,也不只是“编程”,甚至不完全是学术问题的解决,科研的核心是提出new idea,发现新问题,最后解决该问题,科研最后是让人认识“问题本质”。
老爱科学家不也说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总算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某个领域。我的母校有“尖子班”,就是和高中一样,从新生中挑选出好苗子重点培养,尖子班的学生,他们学的知识非常多,特别是力学知识,而且几乎涉及了学院里各个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学院里每一个专业都多少懂点,但每一个专业都懂得不全。
进入研究生后,很多学生发现很多专业知识没学到,而本科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现在专业里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我想说,你们已经具备了读博的潜质,因为你们的基础非常好,而且适应性非常强,谁敢说博士就一定从事你本科书本里面学的知识,而且对于工科来说,课本本身就更新缓慢,因此,打好数学、力学基础可能比学一些过时的专业知识更重要。
等你读博士时,从一个研究点出发,很快就会将知识从点扩展到面,然后又会浓缩到点上,这时你就开始编织了一个真正有用武之地的知识网,也就真正了解了专业领域。
这种织网能力对你的科研、生活,甚至人生,都是受用不尽的,因为你掌握了“渔”的能力。
(3)总算有机会成为“科学家”了。高校老师应该算是科学家的预备军,而读博士是进入高校从事科研的基本条件。
维基百科对科学家的定义如下:科学家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上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的人。
如果从狭义上来说,博士和高校老师都是科学家,只不过是不知名的科学家,哈哈!因此,我可以说,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一想到这里,我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成功感(感觉有点意淫)。
(4)总算有机会成为高端人士了。重点大学的硕士生,甚至本科生,工资完全有可能比很多博士生工资高。然而,如果家庭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再加上自己能力不是非常突出,在前几年的发展机会一般较少,甚至有可能终此一生。
尽管现在社会上的博士已经很多了,但是与中国13亿人口的基数相比,还是“凤毛麟角”,这就表示博士还是值点钱的,在很多普通人中大家也会多看你两眼的,这样你的发展机会就大大的了,那你成为高端人士的机会也就有了,在某种程度上,博士已不仅是个学位,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读博是农村孩子成功风险最小的一种方法。
(5)总算懂得了前途比钱更重要。能够坚持读完博士的人,性格应该比普通人更加坚毅,只要有了坚毅,何愁大事不成。博士毕业时,我差点进入了一些非重点高校,这些高校给一笔客观的安家费,甚至小窝,以后尽管不能保证你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肯定没有问题。
对于我这种农村出身的人,其实挺羡慕这种生活的,过几年再买一辆小车车,一家三口出去旅个游,发一点“人生不过如此”的感慨,呜呼哀哉!
可是,那样人生真的就是不过如此了,对于博士来说,物质的短缺肯定都是暂时的,面包总会有的,难道读了博士就是追求衣食无忧、就是就是追求一个小窝,当你有了这些物质之后,你接下来的人生怎么过呢?我想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都值得去思考,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借用我们院长的话,人应该拿钱去换前途,而不是拿前途去换钱。
读博士,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一样,有些人是面子工程(特别是某些高官),有些人是无奈选择,也有一些是为了更好的前途。
但是,对我来说,读博士时我后悔了三年,但如果不读博士,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That’s all. Thank you!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