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位中国导演作品入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10强”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评论,两位导演都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尚不具有知名度的青年导演,他们将成为中国电影的新鲜血液。李雅弢就是其中的一位,28岁的他今年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以硕士毕业作品《活下去》入围奥斯卡。
《活下去》剧照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活下去》讲述了1944年日军侵占华北,一位父亲在日军袭来时,拼命保住女儿性命的故事。这部17分钟的影片使李雅弢成为了北美棕榈泉国际短片电影节20年来第一位中国获奖者,拿到了报送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的入场券,还在长岛国际电影展等一系列电影节中获奖。
一个勇敢唤醒人性的故事
在李雅弢的《活下去》中,日军押村民回村,抢完粮食后,男的将被机枪扫射,女的将被拉走作慰安妇。父亲把女儿包裹在了麻袋里,试图把女儿混在日军搜来的粮食袋中,却遭到“太君”检查。出人意料的是,“太君”打开麻袋说“只是一包土豆而已”,麻袋上了车,车越走越远,远处的村子里传来枪声……剧终。
“这部短片获了那么多奖,我很意外,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影片角色传达了一种世界共通的情感,在战争中,家人最重要”,李雅弢说。
上高中时,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论勇敢》的一段话给了李雅弢很大的触动,这段话大意是:敌人不会因为你的可怜而放过你,却会因为你的勇敢而放过你。2005年,李雅弢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院学习,毕业后又赴美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始终没有忘记《论勇敢》。虽然是个85后,李雅弢仍然对抗日题材抱有浓厚的兴趣,“每个中国人都对抗战、日本人有自己的态度,我也是”,所以在硕士的毕业作品中,他决定通过抗日的题材来表现蒙田的那段话。
美国电影中表现的人性给了他很多启发,“西方有很多反映二战、纳粹的大片,其中表现的人性,许多和国家无关,更多是个人的情感,激发出人向善”。剧本最初的设定是小女孩被日本兵直接救下,“怎么想都觉得假,后来有朋友告诉我,日本兵当众救下小女孩,是一个公共事件,这种情况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才想到让小女孩被放进麻袋,这样就只有日本兵自己知道,变成了个人事件,这就是我想追求的,在大的战争背景下,一个可能的‘坏人’,不是因为可怜这对父女,而是被父亲的勇敢打动,做了件善良的事情。”
剧本先后修改了17次
李雅弢
影片的最初构思开始于2011年9月的编剧课,一学期编剧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剧本可以进入拍摄阶段,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李雅弢忙着修改剧本,同时为制作电影的资金而赚钱。
印象中,“搞艺术”的人总会在发型、装束上透出文艺范儿,而李雅弢更像是一个亲切的北京大男孩儿——黑框眼镜,简单的灰色套头衫,见人笑着打招呼,对拍照的摄影记者会鞠躬说“谢谢老师”,采访中讲话遇到问题时会扑倒在桌子上……在洛杉矶电影奖上拿到最佳学生短片、最佳导演等5个奖之后,他只是决定给自己奖励一顿麦当劳。而“入围奥斯卡”这个光环也似乎并未给他的生活带来太多改变:周一下午把电影拷贝寄给奥斯卡,周二继续随所在的电影公司项目组出差,用他的话说,“在电影这个行业,我才刚开始,真的只是个新人”。
“一直觉得不够好,哪儿都不够好”,这一年,李雅弢修改了17次剧本,最初,每修改一场戏,他会等待导师反馈,后来想要修改的实在太多,只能全靠自己。“很多美国年轻人对抗日战争非常陌生,怎样让观众在一开始就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他们的眼球,我想了很久”,更让李雅弢费心的是如何表现主题,等到把“麻袋”那场戏修改好,离开拍只剩一个星期了。
《活下来》虽然是一个李雅弢虚构的故事,却也包含了许多真实的细节,“日本人在院子里抓鸡,搜刮粮食时一个进屋一个在外面放哨,这些都是我的姥姥和奶奶告诉我的,毕竟她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经历过这些”。在短片的结尾,李雅弢写上了“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祖父母”。
“除了编剧,我还得赚钱啊”,通过朋友介绍,李雅弢制作了一些电影的营销视频”,其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当属“李毅大帝”首次触电的《101次求婚》宣传预告。在片中,李毅分析了“屌丝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号召“屌丝节,大帝陪你过;情人节,女神(林志玲)陪你过”,这个视频在优酷的播放量近10万。
就这样,再加上家人的帮助,李雅弢为拍摄筹集到了20万元,这个数额远低于一般入围奥斯卡短片奖作品的制作成本。有专业人士分析,近五年奥斯卡入围且获奖短片预算基本在50-70万人民币上下。
120名群演支持留学生实现梦想
2013年的4月,李雅弢带着他41人的团队和120名群众演员,在八一制片厂的一个拍摄基地开机。在所有演员中,只有几位主演是专业演员,其中小女孩儿曾参演过《甄嬛传》,而最有名气的当属饰演“太君”的三浦研一,他已经出演过《生死线》等多部影视剧作品。“看报道知道中国有四个日本人专业演‘鬼子’,四个人都考虑过,最后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这位,他演过很多电视剧了,对演学生作品感到很新鲜,也没多收钱,还帮我改了很多日语台词。”
在《活下去》入围奥斯卡后,三浦研一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投资巨大演员巨星的抗战片太多太多了。但关键是‘感人’和追求人类共同的普遍性!我第一次参演的短片电影,在年轻优秀的李雅弢的指导下我们小团队创出的成果!总算上了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真人短片部门的名单!”在片中戏份很少的一个中国“鬼子”谭树明也在微博中难掩兴奋,秀出与李雅弢的合影,期待电影能在明年2月华丽绽放洛杉矶。
在片场,李雅弢带领团队,指挥若定。“虽然团队中大多数是群演,但他们也都是专业的,他们和剧组工作人员知道我是个留学回来的学生,都非常支持我,拍摄很顺利,三天就完成了”。
影片的剪辑最终在2014年2月完成,“一开始纠结了那么多,剪到最后太累了,所以完成时哪里还有什么兴奋和感动,速速交上作品赶着毕业”。但在预告片中,还是可以读出李雅弢的热情:“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拍一部电影,即使它很短,它仍然是一部电影”。
理科生误入电影行业 《活下去》获老师“Wow”
李雅弢本来是个理科生,却对文学感兴趣,考大学时本想报考北师大中文系,却误入电影行业。“分不够,所以被调剂了。但我发现也挺喜欢的”。
在第一部电影《活下去》之前,李雅弢还有几部短片,其中《后台的秘密》讲述魔术师在发现妻子与其他男人有染后决定复仇,《催眠者》则是一次“盗梦空间”的实验,这些作品虽然很短,却都充满悬念,颇具悬疑片的色彩。他说,“好的故事必须靠悬念去推动,每个导演都是如此”。
如果说在北师大的四年让李雅弢见识了世界上、历史上的好电影,在美国的学习让他真正意识到“谁都喜欢好故事”。刚到美国的第一堂课就是讨论课,在课上同学们被分为不同的小组来现场编故事,只有得票率最高的故事才可以在课堂的后半段获得拍摄的机会。就在这个课上,李雅弢开始留意各种好故事,摸索制造好故事的规律,“我发现,有一些有意思又合理的好故事,大家一听,眼神就变了”。
在朋友圈中,李雅弢说,“五年前,自己没有信心把别人逗笑,但现在不一样了”,并把《活下去》称为一部前所未有的“抗日神剧”。在编剧时,李雅弢一直在想要在交代危机感的同时透出一些幽默。
“我想表达的只是结尾的那一点,但我必须用各种手段去包装,包括制造悬念、搞笑和感人”,李雅弢说。他的坚持获得了导师的认可,在最后的毕业作品展上也斩获当年的主席奖,有老师在看完以后,评语里只写下了“Wow”。
从小有着电影梦的少年已经出发
已经可以用“青年导演”来称呼的李雅弢原本是个理科生,却对文学感兴趣,考大学时本想报北师大中文系,却误入电影这一行,“分不够,被调剂了呗,但我发现也挺喜欢的”。
少时的李雅弢虽未明确想过当导演,却萌发过“自己拍点什么”的想法。14岁的时候,家里面有了凤凰卫视电影台,一天24小时演电影,“一个暑假光看电影了,本来还边打游戏边看,后来游戏都不打了,再往后,我爸给我买了一台小摄影机,但没有人能让我拍啊,我只能对着家里的玩具兔子,这个角度试一试,那个角度试一试,看看怎样拍更有电影的感觉”。
从那时起,每天上学前,李雅弢都会看一会儿电影。有一天中午,CCTV6播了王童的《稻草人》,“当时觉得真是太好看了,马上要迟到了,还想再看一会儿”。包括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还有萨布的《盗信情缘》,都给他这样强烈的冲击,让他从心底欣赏、激动,“就感觉怎么会有这种电影”。
“这些电影看一遍就能把人深深打动”,最让李雅弢百看不厌的还是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国产凌凌漆》看了无数遍。
周星驰式的电影和李雅弢在美国学到的一样,是更加大众化的电影,讲故事的电影,《活下去》是这种,他现在正在筹备的一部犯罪喜剧片也属于这类模式。但李雅弢仍没有忘记那些曾经给他巨大触动的或荒诞或文艺的影片,“现在我才刚开始,首先想拍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如果可以的话,我计划在多年之后,也许是8年,可以有一部自己的文艺片”。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