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在座的每一位,一年能够读一百本书。可能你们马上会问,开复你有做到了吗?其实我没有,但我人生中有三个阶段曾经做到,当我今天回顾我的人生,我觉得最快乐、成长最多、得到最多养分的就是那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大概五岁到十一岁的时候,那段时间我父亲买了各种各样的书,让我在家里阅读。每当我得了什么好成绩,父母亲会给我奖励,他们会跟我说,你要什么玩具,我们可以当作奖励给你,但是书不算奖励,书你想买多少,随时跟我们说我们就给你买,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把书当作一种无限索取的礼物,贪婪地索取。也是那段时间,我对很多中国历代的典籍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那差不多六年的时间里,我每年都能读到一百本书。
然后我去了美国留学,就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时我算被逼着读书,因为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基本一年就逼你读一百本书,大部分是西方的哲学、文学类书籍。说实在的,那段阅读时光不是特别享受,你可以想象,一个英语不是母语的人,到了美国,要读这么厚的一本书,每周要读两三本,压力非常大。但是多年之后,当我回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段时光,不论是我读的柏拉图,或者是Locke、Hobbs几位英国哲学家的理论,还是莎士比亚,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人性的一切,在莎士比亚的书里都可以找到,很多东方的智慧在西方的书里也一样可以找到,我甚至会说,作为一个理工宅男,为什么到今天能够出六本书,有些还比较畅销,很大的理由也是因为当时在哥伦比亚,逼着我每年读了一百本书。
当然好景不长,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又回到我理工男的生活,直到两年前生病。生了病在家很多事是不太适合做的,所以我选择读了很多书,有心灵方面的书,还有东方文化、历史方面都读了很多,感觉非常有收获,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一年如果能读一百本书,这是一种享受,是一个汲取养分的过程,是一种最好的成长。
读书的“三做三不做”
关于读书,我想给大家六个建议,三做三不做,非常简单的建议,应该适合每个人。
1
多读不同意见的书
我觉得在东方长大的同学们常常被灌输一种思想,认为书上写的就是对的,读了书要把它背下来。我觉得这样并不好,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我建议大家不要把书当圣经,多去读一些不同观点的书,而不是只读那些你认为是你同意的,符合你观点的书,尝试读一些跟你的观点有冲突的书。如果你能多方面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也可以培养批判式思维。另一方面,就算你坚持你原来的想法,你也可以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当你和对方辩论或者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到。
2
多读历史
走了这么长的路,看了这么多的事情,读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历史总是在重复,人类还是不断在犯过去犯过的错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读历史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多了解人性、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3
要中西融会贯通
虽然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学都非常精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的那几百本书,我觉得对我还是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所以有时间的话,我觉得还是平衡一下,读一些东方的书,也读一些你想读的西方的书,比如英美哲学家的书、莎士比亚的书等等,东西方的思想能够平衡吸取。
4
不要读翻译劣质的书
当你读西方的书时尽量读原文书,因为翻译的过程会流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英文好的同学,可以读原文书;英文不错的同学,可以先把英文学好,然后读原文书;实在不想学英文的同学们,那读中文书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好的翻译来源。我发现比如《乔布斯传》,我看了两个中文版,翻译水平差异是巨大的。
5
少读纯理论的书
有些纯理论的书,不是在过去实例的验证之下写成的,所以我会更建议大家去读那些有真实的事例穿插的书,而不是纯理论化的一本书。
6
少读成功学的书
每次走到书店看到我的书被放到成功学,我就想低着头走过去。因为,我觉得大部分成功学的书,其实都是一些没有实干过的人,把一些理论攒起来,让你认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书,而且它教导的可能是”你只要模仿谁谁谁就可以成功”。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成功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而且那些写成功学的书的人,他们自己成功了吗?他们自己有经验吗?他们分享的是攒来的经验还是自己的经历总结呢?所以我建议少读成功学的书。但是如果你很想学习一些成功的典范,那么我会推荐多看自传。看自传的时候,也要看作者本人自己写的自传,而不是授权别人写的,因为别人写的也是攒出来的。最后,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传,也不要盲目地去学习对方的一切,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学习那些适合你的。
以上是李开复在某次读书会时分享的关于对读书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推荐给留学生或者对留学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们几本书,来领略下文化大家们在留学海外时候的所思所想吧:
《西学东渐记》 作者:容闵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农家少年,有勇气走出国门。耶鲁毕业,最早的海归,也是“放弃了多金的工作”,首要想到通过教育改变国人。最让我有共鸣的一点是,爱国,并非今天我们所谓的洗脑后的产物,而是受过良好教育人的自然反应。
《西潮》 作者:蒋梦麟
文字充满灵性,以小见大。一叶扁舟,从时间空间划过。在记录中国最为动荡的年代西文化比较等方面,我认为是开篇之作。
《胡适留学日记》 作者:胡适
书中所描述的,和我们的留学生活多么一样啊。有看书考试,有中国朋友小聚,有睡懒觉打牌,有出门旅游,有在外国朋友家过圣诞,有社团活动!一百年前的我们!
《读史阅世六十年》 作者:柯炳棣
这本书是个大篇章:时间跨度很大——从儿时在父亲的教育下成长一直到最后成为UBC的大教授。见文如见人。治学严谨,处事严肃近乎苛刻。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描述了中国阶层的变迁和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等等方面,角度十分难得。
《季羡林留德日记》 作者:季羡林
赤贫对人影响是巨大的。作者经常把如何找份好工作,养家挂在嘴边。文字过白,没有游记。
《我们仨》 作者:杨绛
高三时候在国内读过一次,去年年底临要回国抽空又看过一遍。可能游历过的地方和书中有些一致,第二遍读后更有共鸣。
《千手拂云,千眼观虹》 作者:卞毓方,杨绛,钱学森,黄万里,季羡林等
本书是卞毓方对几位大师的介绍。人一出生,便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
以上,祝大家阅读愉快。
扫一扫 关注最新留学动态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