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到香港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刷到一篇笔记,一位中学生细数着自己在港读书的种种委屈。立即咨询>>
语言障碍诱发不合群,不合群蔓延为厌学,厌学又加剧与集体的疏离,于是深陷一道“鬼打墙”似的恶性循环。
插班家长最害怕看到的情况,在「墨菲定律」的作祟下,沉重而失序地降临到一些孩子的身上。
当我们谈论“赴港求学”,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是升学捷径?是全人教育?还是国际视野?
全都有。
所以家长们甘愿铆足十二分的劲儿,离开原本的舒适区,去酝酿一份“延时的快乐”。
但对于新港宝来说,从熟悉的普通话环境,突然切换到以粤语和英语为主的课堂,文化的差异与英语技能的断层带来的如果只有重压,那又该如何期待学业的卓著来实现反哺。
所以,当我们讨论“赴港求学”,我们不能只讨论其愿景,而是该考虑——在这块小而美的版图上,我的孩子是否能作为拼图的一角,和谐又自洽地融入。
在这个过程中,审视孩子的情况,与孩子沟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学校的考量。
许多家长习惯于狭义地去断定学校的好坏——学校排名、升学成绩。
这种“将复杂问题扁平化”的衡量标准,在择校群体中催生出了一种「羊群效应」,导致家长忽略了其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隐性因素。
那么,「香港择校」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是什么?
择校,是家长对学校的一次面试立即咨询>>
香港教育因其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融合,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而独具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教育高高在上。
内地家长不必盲目崇拜其 “优越性”,学校在面试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反选。
当我们能够思路清晰地去遴选学校,香港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才不再是一种高攀。
而在这场“反向面试”中,家长们要考察的方面有:
语言支持:
语言障碍,是最先将孩子与集体割裂开的东西。
所以,家长要考察学校是否为非粤语和英语母语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语言辅导课。
有些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语言老师为有需要的学生一对一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学习计划,从基础的发音、词汇积累到语法运用、口语表达逐步提升,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语言环境。
同时,还可以了解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会否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例如,有学校会在低年级采用中英双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全英语或全粤语教学,这样的学校为新港宝提供了很好的语言适应过渡。
教学方法:
让插班港宝成绩下滑的,不止有英语,还有全新的教育体系造成的排异反应。
课程设置上,香港更注重拓展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上,香港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考核方式上,港校除了期末考试,平时的作业、项目、小测验等都在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而内地孩子习惯了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及单一的试卷考核,突然的转换让新港宝们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抓手。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学校是否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校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避免孩子因为教学方式不适应而出现学习困难。
文化氛围:
“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话题,我只敢自己待着。”
这不是个例,也不只见于香港。这种现象在人类学范畴里,叫做「文化休克」,指当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精神紧张与心理上的不适应。
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调整,或者不加以干预,就会让新港宝对学校生活产生抵触。所以,加入一所多元包容的学校很有必要。
家长可以了解学校会否举办各类文化节、国际交流周等活动,以及是否有专门促进学生社交融合的机制,比如设立学生互助小组或跨文化交流社团等。
师资力量:
家长对学校师资力量的评价,不要只停留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也要关注教师对不同背景学生的关注度和耐心程度,是否尊重每个学生的文化差异,是否耐心引导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地理位置:
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也需纳入考虑范围。
家校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便利性直接关系到孩子上下学的通勤时间和精力消耗。
另外,也要关注学校周边的生活设施配套,如是否有书店、图书馆、餐厅等。例如,位于市区中心且周边配套完善的学校,孩子在课余时间可以前往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在餐厅就餐,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可以从哪些渠道,360°了解香港的学校
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招生简章、教育论坛等线上的方式了解学校。
也可以加入一些「家长交流群」,听取他人的建议与经验分享。
如果想要亲身观察校园环境,与校领导、教师和在校生面对面交流,切实感受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活动,可以关注「学校开放日」的时间,或者参加由办学团体组织的「咨询会」、「教育展」。这些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不过眼下就有一个:
(大湾区)「香港学校教育展」将于12月13-15日重磅来袭!立即咨询>>
【地点】中国香港 亚洲国际博览馆
本次展会共有300+间香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参加。覆盖官立、津贴、直资和私立绝大多数香港学校类型。
图中红框为Band1学校
「教育展」好就好在,它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一次性与多所学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对于家长来说,将是一次择校信息的“大爆炸”。
展会亮点:
全天候、多场次的讲座带来一手教育资讯,分享选校攻略,拆解来港申请误区。
往届「香港学校教育展」讲座现场回顾
参展的学校都有校长或学校代表在场,现场解答关于香港幼中小升学的疑问,并分享各校特色。
往届「香港学校教育展」咨询盛况回顾
部分学校设有面试和笔试专区,有机会获得现场直录。
往届「香港学校教育展」笔面试现场回顾
若您无法亲临「教育展」现场,也切勿错过本次机会。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转学到香港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或许答案因人而异,但至少我们意识到:在「赴港求学」这件事上,“快乐”不该是瑟缩在“成绩”、“前途”背后的评价维度,相反,若无前者,后者恐无从提及。
家长们要清楚该如何考察学校,同时充分聆听孩子的心声,才是对孩子未来真正负责的态度,也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质且可持续的学习环境。
新东方,懂香港,更懂你。
如果你对香港院校感兴趣,或计划申请香港院校,新东方欧亚教育的留学老师将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