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留学的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学期开始时,德国的院校不会像国内那样提供一张安排好的课程表,而是需要每位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课程。通常,学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进行学分分配和模块划分,学生需要根据这些要求自主选择课程。
而面对密密麻麻的课程列表,许多同学难免会因为德语课程名称而感到困惑,还会对德国课程类型的区分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这些课程类型与国内的课程区别较大,可能会影响同学们的选课和后期学习。
尽管德国课程的具体授课情况和课程名称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特征大同小异。因此,本文为同学们盘点与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德国课程类型,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德国留学之路提高有价值的参考。感兴趣的同学请千万不要错过哦~如果觉得本文对自己的德国留学之旅有所助益,请不要忘记点击收藏哦~ 立即咨询>>>
一、Vorlesung 大课
“Vorlesung”来源于德语动词“vorlesen”,意为“朗读”。
这种课程以老师的讲授为核心,尤其适用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
此类课程的课堂容量较大,常在阶梯教室进行,每节课可能有上百名学生。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们通常用平板或电脑记笔记,信息量很大。
二、Übung 练习课
“Übung”意为“练习”,源自韩语动词“üben”。
这种课程以基础理论知识的习题训练为核心,通常与“Vorlesung”,即大课,配套。
通常来说,许多本科阶段的“Übung”课程会由研究生或博士生引导进行,他们会带领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并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三、Seminar 研讨课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执行环节,都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构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有大量互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常见。
老师可能要求学生在“Seminar”课上做课程报告,报告内容通常是课程中将要学习的知识。
此外,“Seminar”课程通常没有期末书面考试,而“Vorlesung”课程则倾向于采用期末书面考试的考察形式。
四、Kolloquium 学术讨论
在这种课程中,传统“老师”的角色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们将在Kolloquium课程中,针对专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研究,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带领大家使用方法和手段开展研讨。
需要注意的是,“Seminar”和“Kolloquium”课程对外国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是宝贵的锻炼机会。 立即咨询>>>
以上是对德国课程类型的介绍与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德国留学之旅有所帮助~此外,如果同学们对德国留学有浓厚兴趣,计划申请德国留学,或者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随时联系新东方欧亚教育的留学老师进行咨询~新东方欧亚教育的留学老师可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哦!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