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德国读书,七岁后回国
代雨辰祖籍湖北,出身于音乐之家。父母均从事音乐教育。“我小时候其实是在德国度过的,七岁后才回国。”刚见面,代雨辰就向记者和盘托出“家底”。
雨辰出生不久,父母便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于是小小年纪的她便随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德国,一住便是7年。在德国读了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那时,我德语说得比中文要好,整天在学校快快乐乐的。”雨辰坦承,后来三年级的时候回到国内有些不适应,因为中文说不好。
“不适应的还有中德两国的教育方式。”雨辰告诉记者,当时在德国读书很轻松愉快,下午不用上课,回家也没有作业,老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有趣的项目,在玩中学。 而回到中国经常要上课到下午四五点,回家还有一堆的作业。“其实我那时就有比较了,自己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教学。”
回国转变逐渐喜欢上音乐
雨辰刚回到国内有一段时间是比较内向沉默的,是音乐让她解了围。雨辰父亲为大学音乐教授,而母亲也在大学里教过舞蹈。从小,雨辰就在父母的熏陶培育下,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四五岁的年纪,雨辰就接触各种乐器了,钢琴、小提琴、竹笛、葫芦丝等,而舞蹈则偏向于古典舞、民族舞。
“音乐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开心时玩音乐,压力大时也会玩音乐。”雨辰直到上了高一,每天还会挤出两个小时到外面的琴行弹钢琴。雨辰坦承自己能爱上钢琴是由于父亲教导时有个小诀窍。“他会跟我玩游戏,他弹一段,我弹一段,还会让我即兴作曲。”
到美国当交换生引起分期
共同的兴趣和过硬的专业,让雨辰跟父母的关系亦师亦友。家里的民主氛围让雨辰更为享受,有什么事,无论大小,她都愿意跟母亲分享。“我知道爸妈即使跟我意见不一,但只要我坚持了,他们也不会阻挠。”
比如去年,雨辰要到美国当交换生,曾经让家里产生了小分歧。“妈妈觉得我年龄小,不要急着出去,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雨辰表示,自己在初三的时候就已经下 定决心要留国了,所以在高二时候通过美国A SSIST交换项目选拔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很想提前感受一下美国的教育氛围。”
最后,雨辰如愿前行。她所到的中学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一所女校,在学校里,她接触了不少自己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知识,比如女性研究。“妇女要争取独立、自 强不息。我回到中国,跟朋友们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们认为我有点不务正业。但我想,如果没有一个人去做,那永远也改变不了什么。”雨辰觉得自己应该在大学再 深入了解此问题,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刷分如何逆袭名校 独特气质
不刷分,自信心爆棚,是学校老师给予雨辰的一个评价。雨辰虽然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但她坦承,相对于同校同学,自己的SAT考分并不高。“我感觉学校更希望看到学生独特的气质,以及符合学校定位的一面。”
雨辰告诉记者,猜测被耶鲁大学录取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多元化”。“我有在德国的生活学习经历,也到了美国做过一年交换生,同时在中国也接受多年教育,可能学 校会觉得我接受的文化比较多元,适合学校的培养方向。”雨辰表示,自己的申请文书展示了真情实感、生活片段和日常思考。
在文书的开头,雨辰以小时候的一个真实情景切入。当时五岁的她曾经意外在家附近迷路了,被人锁在了一个暗室里,高声呼喊均无人应答。小小年纪的她强忍着内心的恐惧, 想办法砸烂了暗室里的一个小天窗,成功逃脱,之后才敢放声大哭。“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雨辰是具备了美国前十所大学所需要的气场。”老师袁跋如此评价。
文/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