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美本各大院校陆续放榜后,无论是蕞负盛名的加州大学,还是学子们竞争激烈的八大藤校,无一例外都能听到学子们心碎的声音。根据近期放榜数据统计,杜克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莱斯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率基本在6%-8%左右,像MIT、哈佛等頂尖大学录取率就更低了(具体录取率以官网发布为准)。
每每看到这些低迷的录取率都不禁感叹,今年的美本申请为什么这么难?都要个性化申请者,到底如何可以称之为“个性化”呢?如果即将面临申请季的你也有这个疑问,以下分析或许能打开思路。
在2023Fall申请季,许多高校的申请人数都再创新高,例如纽约大学共收到近12万新生申请,相比去年暴增13%, 南加大今年收到了近81,000份申请(去年是69, 000份)。
尽管这些学校申请者爆增,但录取人数几乎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更低的录取率,让录取变得更加困难。
综合大学前50院校中,除去MIT,佛罗里达,佐治亚理工,UIUC等,其他大学均采取Test Optional政策。
这一政策看起来似乎降低了学生的申请门槛,但实际上招生官会更多的关注申请者的其他关键要素,如GPA,推荐信,课外活动,奖项,申请文书,面试等。如果申请者在这些要素中的某个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也很难被招生官青睐。
面对目标大学申请人越来越多,对手越来越强,门槛越来越高的现象,很多学生都拼尽全力在刷标化、丰富活动、提升奖项,但是越到后面才发现,由于普遍都卷,自己提升的部分,对整体录取的影响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在美本申请中,做决定的是人,是美国大学招生官,不是具体的分数线。美本录取的确有衡量标准可以参照,但最终还是人来做决定。既然如此,那学生的申请材料就要能够打动人,而不是堆砌数据。所以,跳出固有思维寻求个性化解决之道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美本申请过程中常常被提起一个词就是个性化申请,那到底什么才是个性化呢?
个性化可以从申请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讲。
从客体机构服务的角度讲可以叫做customized定制,为适应特定学生个体而“量体裁衣”使个人特点充分发挥的服务。
从申请主体来讲可以叫做personalized,即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简单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那从哪些方面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美国大学招生官仅能通过学生在申请系统中提交的材料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有限的信息去把握学生的特点。
在放榜季,经常能看到学子们的哀嚎,绩点近满分,却被以为稳录的梦校“脆拒”!?
很多中国孩子习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学霸人设,GPA很好,SAT/ACT、托福成绩优异,在文书展现出一种”凡尔赛 “的风格,这样的人设在招生官的眼中显得很苍白,不够立体,仿佛只是看到一个由各项成绩堆砌而成的“人”。这也是很多申请者容易陷入的误区!
而在成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突出的活动,科研、竞赛、志愿者、义工、山区支教等等。这样的中国申请者有很多,试想一下,这些千篇一律的申请,如何让招生官在看材料的时候被打动呢?
招生官想看到什么样的中国孩子?
中国学生最不缺“学霸”,尤其是在申请美国Top院校的申请者中,佼佼者不在少数。对于那些“高分传奇”,招生官更期待看到的是新颖、有趣、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形象,是除了学习以外,会关心社会、关心周遭,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有思考、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
在美本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突出自己的特点,向招生官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让他过目不忘。毕竟,注重多元化的美国大学往往会更愿意把名额发给背景各异的学生。
所以,近些年能够被名校录取的学生群体中,学生提交的活动越来越个性,文书也越来越独特、有深度和个人思考。他们都有自己独一的特质,且同时他们还善于沟通和创造,具备领导力和学术潜力等等。
毕竟对于美国頂尖名校招生官来说,那些对周围的社会和环境报以热忱,并积极改变,力求带来正面影响的学生特质非常迷人。
招生官认为:“在阅读被录取学生的申请材料时,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关心。这些学生志在通过在大学学习进修,从而在未来成为一个改变者!”
对于申请者自己来说,早做规划,能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提早冲击托福、标化和活动等目标,掌握申请时间的主动权。同时也能养成一种建立计划、学会自律、提前一步、从容处事的心态,这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申请还是长期发展都大有裨益。
如果通过上述解析您已经了解了早规划和个性化申请人设的重要性,同时希望拥有一份目标明确,帮助学生提升申请竞争力的留学规划。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本科部研发的“志领学堂”能满足您的留学规划需求。“志领学堂”的核心规划理论—“4+1+N生涯规划”是新东方前途美国本科部自研的规划核心竞争力。以培养一名具备全球胜任力且有个性化特质的优秀高中生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申请竞争力,冲击世界优质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