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体能锻炼的新西兰学生(周成刚/摄)
各有所长的国际教育
首先从地域上讲,人们关注最多的国际教育往往包括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教育强国。这些国家要么是因为教育事业发达,要么是因为学生出类拔萃,要么是因为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而成为人们热议和追捧的对象。更重要的是,他们至少在当下代表着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
就教育体制而言,这些国家的教育也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既有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又有传承和创新。欧洲的不少国家至今坚持奉行普惠大众的教育理念,坚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英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社会精英的培养。北美,尤其是美国,在新大陆爆发出了惊人的创新力和多元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注重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展现出了高效和活力四射的教育成果。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则坚持东西结合,既发扬自己的文化优势,又引进融合西方的教育精髓,近年的教育成果和学生在各种大赛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哈里斯理化学馆馆藏(周成刚/摄)
优质国际教育的特点
Q1、主流国际教育的课程体系
从内容方面来说,主流的国际教育大致包含A-level课程、IB课程、AP课程、STEM课程等几大国际课程体系。
A-level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包含文科、商科、经济、语言、理科等70多门课程,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3-4门学习。
IB是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它追求不同科目间的融会贯通,难度也更高。选择IB除了要参与多项专业课学习,还要完成论文、参加社会活动,与通识教育的理念十分相似。
AP即“大学先修课程”,目的是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提前接触大学基础课程的机会。目前在美国已有超过15000所高中开设AP,包含22个门类、37个学科。
STEM课程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课程更加注重孩子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拓展,可以看作通识教育的升级版。
Q2、优质国际教育形式的特点
从学习形式上来看,优质的国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开放式和启发式教学,重视激发和保护孩子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他们鼓励孩子自主的去探索问题并寻找答案,在情景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很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在考试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不以单一的考试结果为导向。孩子们从小接受这种教学形式的熏陶,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并逐渐明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到了大学,高校为学生提供各领域大量的选修课,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Q3、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完善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标杆,也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诞生至今已接近十个世纪,教育思想薪火相传,即使遭遇过各种阻挠,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的实验和对真理的探索。
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继往开来,从办学之初就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全面实施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洪堡精神成为了现代大学的精神之源。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所倡导的学术和教学自由,以及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对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校门外广场(周成刚/摄)
美国就是率先学习和借鉴德国现代教育理念的国家之一,这一理念在新大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良。美国教育家德里克·博克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四大特征:
♦ 多元化的教育机构,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 政府干预少,自治程度高。
♦ 筹资渠道多,优秀院校资金充足。
♦ 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活力四射
这种显而易见的强大优势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先世界的助推器。
两百年过去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办学理念也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地中小学的办学思想。今天,面对未来世界的许多不确定性,各国的中小学教育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教育理念和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许多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可以应对崭新的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提出的挑战,因而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市场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教育实践的评价体系也接踵而来。
今天,有三项主要的国际评估项目,会定期对世界各地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检测。
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测评(简称TIMSS)是一项针对四年级、八年级及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科学知识测试项目。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简称PIRLS)是一项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素养测试的评估项目,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由经合组织发起,每三年进行一次,针对15岁青少年进行数学、科学和阅读水平的测试。
以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所私立学校爱普比学院(7-12年级)的课程为例,帮助我们管中窥豹,理解那些优秀的中学所贯彻的教育实践。
爱普比学院的学生正在上音乐课(周成刚/摄)
爱普比学院的学术课程具备一整套严谨的大学预备课程。除了OSSD的基本要求外,爱普比学校毕业文凭有着更加严格的学术要求。学院提供15门AP课程,包括艺术史、微积分、统计学和世界史等。20种体育运动,从有氧体操到高尔夫到武术应有尽有。另外,从人权到环境再到辩论俱乐部,模拟联合国,学生政府,到摄影到瑜伽,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能力。艺术和媒体课程包含室内乐、合唱团、舞蹈、摇滚乐、吉他、爵士乐等17门课程。不难看出,每个学生在上面的课程中都可以找到个性发挥的平台,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为什么要接受国际教育?
先进的教育形式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在革新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孩子们赋能加油,教育国人,富强国家。
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几十年的国家,仅仅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进入第一世界的行列。他们将人才视为国家最珍贵的财富,对教育关注也从未放松过。新加坡引入“分流制度”,设立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学术型、毕业后可以继续接受大学教育的理工中学、着重于职业和技能培训的技术院校,以此来做到人尽其才,各取所需。
新加坡理工大学体育场(周成刚/摄)
恪守英才教育、高标准、严苛的课程和评估体系、高素质的教师、全球化和未来化等一系列措施成为了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新加坡一直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的变化来保持教育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和世界发展同频共振。
接受国际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就像一个人的时髦也不等于穿几件潮牌服装。它更是学习形式、内容、评估方法的改变,以及思维方式和眼光格局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实践、被更多孩子接受和热爱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国际教育。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曾经说过,“在21世纪的世界里,哪里有网络,工作的机会就会运送到哪里。在这个世纪里,最好的职业资质并不是你做什么工作,而是你懂得什么。教育不再仅仅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途径,而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落后就要挨打,这对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如此。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优秀的教育能够让人寻找到一个更加高远的目标。
我在《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1844年,当皇城根下的臣民还陶醉在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识中不能自拔时,徐继畬在厦门开始了和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的历史性对话,中国人才开始知道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和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知道了在美国开天辟地推动共和政体的首任总统华盛顿。从此,徐继畬越发迷恋西方的政治体系,频繁接触对话来华的西方人,终于在1848年完成出版了《瀛环志略》一书,他在书中大胆针砭自己国家的专制制度,破天荒向国人引荐西方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在当时黑暗的东方国土上点燃了希望的民主之光。”
这大概就是人们渴望拥抱国际教育的真正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