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张林卓,如今是美国德保罗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从红圈所律师跨界到影视编剧,留学让他发现了真正的人生追求,可谓是改变一生的经历。
循规蹈矩,并非人生只有一种解法
在转行成为编剧前,张林卓本是一名优秀的律师,放弃了在北京某“红圈所”的工作,选择赴美读研深造。彼时的张林卓和父母认为,本科学历已不足以支撑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而美国1-2年的学制,相比国内的研究生可以节省时间,尽快地学成归来;而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有机会加入更好的公司和团队。
美国历来有一个TOP 14(简称T14)的说法,指的是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居全美前14名的大学法学院。张林卓就读的西北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师资力量雄厚,许多法学生心向往之。“尽管课业比较重,但美国整体的学习氛围很自由,留给我们很多时间思考自己是谁,最想要做什么。”正是受这样的影响,一向活跃的张林卓思想产生了转变,意识到律师这个工作似乎没有这么适合自己,循规蹈矩并非人生唯 一的解法。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尽管觉得眼前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的兴趣呢?张林卓也有过迷茫。在这个过程中,西北大学法学院谈判课教授Kevin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找不到自己适合做什么,但并非无迹可寻。要找到在你很累的时候,依然还想去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启发,给了张林卓指引,他意识到自己无论多么忙碌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讲故事”。于是,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转行。
选择热爱,就不怕风雨兼程
在小学的时候,张林卓就喜欢自己编一点故事讲给同学听,中学的时候开始尝试动笔写下来,大学的时候,则开始尝试发表,尽管没能成功,但他发现,写作这件事,似乎成为了自己不自知的习惯,深深地烙印在生命中。
于是,张林卓选择了GAP,深入到美国社会,在一个剧院进行实习,希望能通过实践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这个举动最初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而一向很有主见的张林卓立场非常坚定“找到了热爱的方向,我就已经下定决心不做律师了”。在GAP期间,他加入了拥有41年历史的芝加哥剧作家组织,里面很多是60-70岁、已经退休仍然笔耕不辍的老人,他们始终在书写。“尽管他们写的并不一定多好,甚至这辈子可能也没有登上百老汇的机会,但是你能感觉到写作是他们一生的热爱”。作为机构里最年轻的成员,张林卓说,老人们对写作的热爱深深地触动了他,更让他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光实践还不够,想要实现梦想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于是他下定决心在美国申请第二个研究生。
张林卓在美国实习的剧院
德保罗大学是芝加哥本地的一所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尽管综合排名并不出众,但学校的电影学院多次被《好莱坞报道》评为全美顶 尖电影学院之一。参与了open day的张林卓发现,学校在美国中西部最大的摄影中心Cinespace拥有三个自己的摄影棚,很多美剧的剧组就在隔壁拍摄;并且拥有完备的工业级的摄影器材,单件价格最高几十万美元,可供学生免费使用。学校在电影方面投入的雄厚资源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
德保罗大学的摄影棚
和法律比较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艺术学习更多时候是纯主观的,需要凭借个人努力。电影学院的上课内容,都是10%的lecture+90%的workshop,以练习讨论为主。“每个人每周都要拿出自己的新作品,和大家进行讨论并修改,比过去的考试上课有意思多了。”张林卓说。
张林卓在围读会上介绍自己的创作内容并回答提问
由于是编剧专业中唯 一的外国人,张林卓在学习上非常用功,看电影、读书、写作的数量远超过美国同学的平均水平。他深知,作为一个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用纯英语进行写作,需要大量的积累。尽管如此,他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写作瓶颈是经常的事情,比如说这个情节写不出来,或者是整体架构不是很好,甚至我后来才知道,英语中哪怕是一个‘走’字都可以有二十种说法,表达不同的行走状态。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尽管痛苦但你会一直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觉得整个人都很丧,我想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吧!”
张林卓的剧作单词本
疫情下的留学生活
2020年的疫情给张林卓的留学生涯带来了不小的影响。3月起,学校全部改成了线上授课,他本身已经敲定了演员、等待开拍的短片也因此不得不搁置。进行了综合考虑后,他选择了回国,目前正在国内通过网课进行自己新学期的学习。庆幸的是,编剧项目是以写作为主,所以线上的围读、讨论并未产生太多的影响,反而成为了安静创作的契机。由于形势尚未明朗,2021年将毕业的张林卓也同时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继续学业寻找回美的机会,一边也在尝试完成自己的作品,寻找编剧的工作。
疫情下的网课学习
爱好是在你很累的时候,还想去做的事情。曾经的张林卓本可以一切按部就班,但他在留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于是选择了勇往直前。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从爱好上升为职业的道路也许会有些曲折,但路一定是越走越踏实的。
关于留学的一些建议
作为留学生前辈,丰富的经历也让张林卓有颇多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名校情结是需要扭转的一个观点。申请的时候一定要看专业排名,师资、授课内容。你能学到的东西与综合排名的影响关系不大,不能只是追求一个好听的名头。
二、你所经历的一定是有意义的。尽管我不再继续法律之路,但学习的过程还是给我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很大的积极意义,比如对社会运行的逻辑,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道德,法律跟人性的关系,会有一个很专业的视角,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
三、英语本质上作为一个语言,使用的越多就越容易。我刚到美国时的英语水平和现在的差距非常大。多积累一定是对的,最初决定申请编剧专业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英文剧本,看他们是怎么写的,然后记到自己的一个表格里,写作的时候就打开笔记,就这样多做积累。
四、找到喜欢的东西之前先了解他,然后再做决定。人的爱好是逐渐显现的,就像我年纪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对文学的爱好有那么重要。比如申请一个专业,不光是这个专业你喜不喜欢,还有专业背后的职业你喜不喜欢?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选择了学会计、金融,这固然是很好的学科、行业,但绝对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五、和中国的同学本科一毕业就申请研究生、研究生一毕业就申请博士不同,美国人在这方面是不太着急的,他们往往都是步入社会后,或者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才去申请进修、扩充一下知识储备,个人建议同学们先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个专业、这份工作,只有你体验过,才会有主观的感受。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