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国际合作部总监、探寻英国名校之旅成员、本文作者 贺庆荣
在牛津,除了牛津大学,另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恐怕就是牛津殉道者纪念塔了(Martyrs Memorial)。
这座塔位于牛津St.Giles大道路口,塔三面七角,位于三条大路交汇处,车水马龙。清晨的阳光洒在塔尖,没有一个游客。这座冷清的纪念塔,浓缩了天主教与新教的殊死搏杀以及皇室的腥风血雨。这座塔纪念的是被烧死在牛津的三位剑桥毕业生。他们是拉蒂默(Hugh Latimer) ,里德利 (Nicholas Ridley),克拉麦(Thomas Cranmer)。
1555年10月16日,根据信奉天主教的玛丽女王命令,坚持新教信仰的沃斯特主教(bishop of Worcester)拉蒂默和伦敦主教里德利被烧死在火刑柱上。那天,同样坚持信奉新教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拉麦被逼观看这两人的受刑过程。5个月以后,也就是1556年3月21,克拉麦也在同一地点被烧死,这三人史称“牛津殉道者”(Oxford Martyrs)。
玛丽女王在1553年至1558年的五年当政期间,共处死约三百名新教教徒。因政治或宗教信仰杀三百人,这在英国是天文数字了,因此玛丽女王史称“血腥玛丽(Bloody Mary)”。“血腥玛丽”为何如此歹毒、如此冷血?这得从她的父亲亨利八世说起。
有一种流行说法是亨利八世喜新厌旧爱上了女侍从,但罗马教廷不批准他与天主教王后的离婚申请,才促使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以新教作为英国国教,并封自己为英国的宗教领袖。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理由有三。第一, 罗马教廷不批准,是因为这位王后是当时天主教大本营西班牙的公主,得罪不起;第二, 亨利八世想离婚的主要原因不是贪色,而是王后没有生育男性子嗣,他的六次婚姻史可以证明这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教与天主教之争绝非个人意气之争,而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天主教神权的世俗政治斗争。
新教君主亨利八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位,也信奉新教。但是爱德华六世去世后,他的姐姐、信奉天主教的玛丽一世女王执掌政权,开始对新教势力反攻倒算。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烧死二位主教以及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牛津殉道者”。玛丽一世之后,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新教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世”这个字,代表某人在所属家族历史中使用同一名字的第几人,如亨利八世,就是他的家族中使用亨利这个名字的第八人,他的父亲就叫亨利七世)。
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新教主张圣经本身就是终极权威,人神之间可直接沟通, 不像天主教那样强调神职人员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中介。新教主张耶稣是人与神直接的唯一纽带,可以代人类赎罪。但是天主教认为圣母也应该享有与耶稣那样代替人类赎罪的权力。还有一点挺重要,就是从前天主教不允许圣经被翻译成拉丁语之外的各民族语言,而新教主张自己翻译圣经。
在牛津,除了那座“牛津殉道者塔”,还有第二个纪念那三位殉道者的场所,它就在Balliol College的外面。在宽街(Broad Street)的大路中央, 我找到了那处用鹅卵石铺设而成的十字架。那三位殉道者被烧死的地方,就在大路中央的这个十字架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亨利八世杀了那么多老婆,玛丽女王杀了那么多宗教信仰和政治上的敌人。但是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英国人说起这些历史人物,谈起那些恩怨仇杀的时候,已经从容不迫,甚至有点事不关己的淡然自若。当年浓如黑咖啡的那些事情,如今都已化为一杯淡淡的奶茶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东方前途出国官网“探寻英国名校之旅”
从"文青"到理学硕士 从乖乖女到波普后现代艺术家
大象屋、一座城堡加好茶等于蜚声世界的“哈利波特”
如何写出《哈利波特》般NB巨作
重回母校——华威大学
不得不去考文垂的3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