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聘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大家会发现,拥有一些不错的公司实习经历对求职有着相当大的帮助,用人单位普遍更愿意选择有相关经验的求职者。因为这既可以证明你的能力被认可过,也意味着曾接受了系统的锻炼。
一举多得的“带薪实习”
作为一个非常注重教育实践的国家,在加拿大公立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其核心理念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并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申请加拿大留学的时候不难发现,高校的很多专业都有有关CO-OP的描述,即“带薪实习项目”。
CO-OP带薪实习并不仅仅是一种实习形式,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加拿大由政府牵头和很多知名企业合作,超过70所大学和学院均有提供。目的是将课堂实践与实战相结合,将象牙塔的大门敞开来,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早日告别“职场萌新”。而带薪实习所获得的薪水虽说不能覆盖掉全部的留学费用,但有这样一笔收入入账,留学生活自然会踏实不少。
说到这,不得不提的就是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该校是CO-OP学制项目的开创者,学校把这个教育模式办得非常有特色。在该校全球7,100多家合作的雇主企业中,不乏谷歌、微软、加拿大五大银行等北美知名企业。如此扎实、科学、有效的带薪实习系统,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对市场、行业等有比较深入的感知和了解,进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边,澳大利亚的大部分高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实习课程,学生需要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习,不少实习不仅带有薪水还予以学分减免,不增加学习时长。像是斯威本科技大学就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实习相关的选项,专业实习可以提供6或12个月带薪的全职工作,学生可同时获取学分和专业技能。
我相信能培养出未来在经济上独立,思想上自由,人格上有尊严,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终 极目标。
“保姆式”就业项目与资源
美国的高校也十分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校的就业资源充足,包括就业指导中心(Career Center/ Service),以及大家熟悉的教授和老师的内推(Refer)。
入学后,学生们会不定时接收到大公司的招聘消息,既有各种招聘社交活动,还有各种实习就业机会、校友资源等的分享,甚至有一些学校还会专门帮助中国学生建立社群,协助与学长学姐联络感情。此外,就业指导中心也会协助学生修改履历表、安排一些求职培训的课程、模拟面试等。
再来到欧洲国家,教育体系同样先进、完善的英国,绝大部分的高校也同样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常常会有一些项目可以让学生们加入到企业中。例如,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与Microsoft、J.P. Morgan等众多世界知名公司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行业趋势。
法国的高校也有类似就业指导中心的部门,特别是工程师学院和高等商学院与各类企业都建立有紧密的合作。学校每年会多次组织合作企业进行校招,所有在校生甚至毕业生都可以在招聘会上提交实习及求职简历。同时,法国不少高等商学院设有“企业孵化器”,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名义提交创业方案,如果受到青睐,学校会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直接资助。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海外院校常见的实习、就业服务外,很多学校还设有自己的内部网站,上面可能会发布一些实习、工作机会,需多加留意。
另外,通过校友、教授找实习也是一种相对容易的渠道,毕竟教授推荐信的含金量可不低。要主动加强平日里和教授的沟通交流,提高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分”。
在学校提供的支持之外,也可以积极尝试去国外的招聘网站上寻找机会,如Indeed、Google Jobs,还有大家在国内就已经耳熟能详的LinkedIn,都是不错的职场社交平台。
这些全 方位、多角度的实习与就业支持,就像是开启一扇扇大门的钥匙,为学生们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提供着获得发展的机会。
当然,在选择留学城市时,也可以考虑那些企业密集的地区,往往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如坐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毕业生不仅学术精湛,在职场上也“炙手可热”。
如果在海外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你还可以将目光投向国内,参加国内企业的实习,同时也能熟悉国内就业市场的情况,不失为一个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