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在这里先代表我自己、代表前途出国向各位朋友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会表示由衷感谢。
其实从去年线上的仪式到今年大家终于能够在线下见面,心里真是格外激动,也很开心、很高兴。我们一直希望把这个发布会做成新东方跟媒体朋友、跟教育行业机构一年一度的聚会,随着现在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接下来我觉得大家能够更好的去交流、见面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已经7年了,确实非常不容易,坚持这7年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市场团队和业务团队,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太多业务上的坚持、细节的润色、各方面的组织和协调。所以能有第7本白皮书的发布,首先要感谢新东方前途出国的团队;其次,还要特别感谢这7年来和我们一起参与、一起推进工作的合作伙伴,包括专门做公关媒体调研测评的凯度咨询公司、Visa公司,7年一起携手走来,看到了第7个成果呈现在这里,心里特别感谢大家。这次也加入了中国银行,他们会提供境外的一些和教育相关的金融数据,可以把整个图画画的更完整,更能够反映出疫情阶段和现在大变局下留学的一些变化。
今天我们的同事给了我3分钟时间,抱歉我得稍微超时一些,可能需要6分钟时间。为什么?昨天我也发了一个朋友圈,讲到7年的坚持很不容易,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留学的格局一定会被深刻的影响到,变与不变“5.20”揭晓。今天我的开场致辞除去寒喧之外也希望把我心中的、眼中的变和不变和大家进行坦诚的交流。我在新东方工作了18年,是留学行业的老兵了,可以说见证了2000年到现在中国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过去两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有很多变化,也有很多没有变的东西。
变的东西很多,我们前段时间组织了全国接近100所高校共同探讨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从高校的领导们口中得知,其实现在高校还是比较着急的,因为大学生就业是个难题。过去就业、国内升学、国外升学是三驾马车,但是疫情来了之后其实对第三驾马车——国外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开始挤国内升学,去年国内高校升学率已经有明显下滑,今年高校领导反映这个下滑可能还会继续,所以高校有变化。国际学校一定也有变化,存量可能暂时不受影响,但是国际学校这两年新的招生还是受到很大阻力的,家长的困惑更多、纠结更多,而且有一些可能从存量市场转向回到高考体系里面。还有太多变化,其实疫情我觉得只是暂时的,很快可能就会破局,但还有更加深远的影响,比如世界格局、中美关系、中澳关系、中日关系方方面面,我相信这些变化很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好转,影响还会持续,所以变化很大。
但是接下来我们也会看到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以及中国留学行业从业者为什么还要坚持。讲到不变我觉得有三个层面大家可以一起探讨,过去我可能更聚焦前途出国的运营,一直更关注内部的运营情况、团队、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业务,但是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大的变局,我不得不从其他的层面来考虑这个行业的未来。有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三个层面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国家层面,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知道留学未来会怎么样了,中国现在还需要不需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现在最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只要国家有这个大的宏观方向和战略,中国一定需要国际化人才,这个变化不变。但是怎么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始变化了,形式上有变化了。
学校层面,国际学校其实我们也接触了很多,特别是高校层面,因为国家的大方向、大战略——“一带一路”、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所以中国高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培养高潜力、国际化人才的重担,因此高校特别希望有更国际化的教育,这些是不变的。同样大家会发现,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几年前的整理整顿后现在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而且中国的高校特别希望在招生、师资、课程、教材上实现更好的国际化因素,尤其是优质的国际教育。
家庭层面,现在K12也不太平静,但是我觉得中国家庭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一定是不变的。
所以这三个层面,从国家到学校、到家庭,只要他们不变,我相信这个行业一定大有可为。
最后一点,我也讲讲前途出国的变和不变。大家知道留学行业过去两年都比较艰难,从培训到留学、国际学校方方面面,前途出国可能算是行业里边坚持的还不算的,我们还比较顺利的度过了两个冬天。大家可能看到最近一些新闻,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小机构甚至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连锁机构都已经开始倒闭、跑路。而新东方前途出国我们今年继续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整体上我们仍在发展,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变化的东西,比如说留学业务的占比像大家想象的一样,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现在出国的意愿确实有不明确的地方,接下来我们数据里面会有很好的呈现,很多人很坚持,存量很坚持,增量在观望。接下来我们发现留学业务确实出现了下滑,但是因为前面我讲到的三个需求还在,并且我们前途出国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因为在过去5年间我觉得我们还算幸运的一点,就是对于整个中介业务的创新,我们将其打造为包含各种服务、各种产品的国际教育平台。大家会发现我们的学术准备、我们的竞赛准备、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小语种,这几块业务在今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也看了一下过去三年的变化,三年前这些业务去除小语种,学术、科研、竞赛我们可能有不到1个亿的规模,但是今年我们已经增长到接近6个亿的规模,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有些业务板块还以三年6个亿的速度在增长。
来之前听一些媒体朋友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危机情况下有什么机会,我在这里简单给大家回馈,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在这样的大变局下一定也有变和不变。前面讲的是一些变化,我们还有很多不变的,比如我们有很多核心团队还在,我们做白皮书的市场老师还是原来的团队,包括我们一些老的同事——田旺老师、马星老师等,他们会为大家做业务上的呈现。我们也有变化,比如国外的业务培训,升级成了教学板块。同时我们也有新生力量出现,刘焘老师——欧亚教育事业部的副总裁,他作为行业里也是前途出国的中坚力量,会讲一讲小语种有什么变化。包括徐春阳老师,也是新东方的老同事,并在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军人物。
所以看未来,我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因为从国家大势里面能看到太多对个人、企业有利的信息,比如“一带一路”是未来30年的主旋律,这带来了“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培训和国际业务,还有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这更是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反而小机构根本配合不了,只有大机构能够顶上去。包括我们新东方内部的调整,周老师现在统筹我们国际教育板块,所以大家可以更好的发生协同作用。更根本的是,中国的家庭已经对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根深蒂固的渴求和渴望,而国际教育在这块能更好地和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完美的互补。
所以综上所述,有变、有不变,但是我们期待着做好这些不变的东西,一定可以应对接下来任何的变化。
在这里特别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也期待着第8年我们一定还可以合作出更好的作品,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对留学行业的关注,稍后有机会我们做更多的交流。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