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揭牌成立,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一句“我们浙江不需要”及网友“引进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的评论,使得几乎每年都要炒一炒的“衡中模式”提前出现在舆论漩涡中。
“高考加工厂”的模式可不可取?
今年新开设的衡水一中平湖学校被曝4月即开始招生,“抢跑”其他院校2个月,被当地教育厅指责为“违规招生”。近日,同样是刚刚成立尚未开学的衡水一中邯郸分校又发布50万招聘教师的启事,“掐尖”招聘。两个事件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担忧——这种对学生和教师都“掐尖”招募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当地师资的平衡,对周边地区造成教育资源的掠夺?这种做法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吗?
近三年内,衡水一中在全国8个省市建了十余所分校,持续输出“衡中模式”,迅速的扩张背后昭示着大量的需求,“唯名校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高考加工厂”的模式真的可取吗?
老俞曾在演讲中说:“教育孩子的理念,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他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在高中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缺位,才是被誉为“名校加工厂”的衡中被指责和批评的原因。高中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甚至,高考取得高分成绩,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它只是增加了孩子可能成功的机会。
衡水一中高考誓师大会
“高考独木桥”的比喻依然成立吗?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随着时代变迁,高考所承载的涵义也在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辈一代开始重新经历高考,彼时资源稀缺,高考被当做一生当中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大学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天子之骄子的感。
如今,高考逐渐走下神坛,从考生的唯一选择变成了选择之一。当国外的高等教育成为更多有余力的考生家庭的选择时,当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空间机会,高考已不是社会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是有志青年实现人生追求的独木桥。而健全的品格、独立的人格,广阔的视野,也许比学历更重要。
出国留学成为考生的新选择
1.弃考出国
教育部曾做过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占21.1%。2015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表示,近5年,全国高考弃考率基本稳定,约为10%。按此比例计算,最近几年,每年约有18万高考考生因主动选择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
不参加高考直接申请国外本科,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语言考试,并且提供高中成绩等申请材料;对于语言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本科双录取”,即校方同时发放语言课录取通知书与本科专业录取通知书,在正式进入本科之前,先读语言预科。
2.考后出国
除了高考前就确定留学院校的“弃考生”,还有一部分考生更倾向于高考和留学两手准备,选择高考结束后再申请留学院校。目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高校都认可国内的高考成绩,考生甚至可凭高考分数直接申请国外院校。对于看重高考成绩的海外院校来说,高考分数越高,可申请的学校越好,选择面越广,比如新加坡的很多高校;对于要求高考成绩但不强制高分的海外院校,只要符合学校的分数要求即可,比如葡萄牙要求高考成绩超过当地高考总分的45%,即可申请公立大学。
选择变多了,考生和家长的心态也变平和了,高考不再 “一考定终身”,而出国留学,成为了他们的新选择。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应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道德观,去经历去学习去感受,这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