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i一步:必做准备 —— 搞懂你的 “留学保险”
所有英语国家的院校均强制要求国际学生购买留学保险(部分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私人保险替代),保险是使用当地医疗资源的 “通行证”,务必先理清 3 件事:
- 保险覆盖范围:
确认是否涵盖门诊(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急诊、住院、慢性病管理、处方药、疫苗、心理医疗等。大部分基础保险不涵盖牙科、眼科(需额外购买附加险)。
- 报销比例与免赔额:
- 免赔额(Deductible):自己先垫付的金额(如 50 美元),超过部分才报销。
- 共付比例(Co-pay):如 “保险报 80%,个人付 20%”,需保留所有缴费凭证(收据、账单)。
- 网络内 / 外医疗机构差异:
保险通常有 “合作网络医疗机构(In-network)”,在这些机构就诊报销比例更高(如 90%);非合作机构(Out-of-network)报销低甚至不报销。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查询附近的合作机构。
二、按 “病情轻重” 选择医疗资源
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略有差异(如美国分级诊疗严格,英国依赖 NHS),但核心原则是:小病找校医院 / 私人诊所,大病 / 急诊直接去医院急诊部。
1. 常见小病(感冒、发烧、腹泻、轻微外伤等):优先选 “校医院” 或 “社区私人诊所”
这是最常用的场景,性价比远高于直接去医院。
2. 慢性病管理(如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提前规划 + 定期随访
慢性病需 “提前衔接” 医疗资源,避免断药或延误治疗:
- 出国前:
- 准备中英文病历(详细说明病情、用药名称 / 剂量 / 频率、过敏史),并让医生开具 “用药说明”(用于海关检查和国外医生参考);
- 携带足够量的常用药(建议覆盖前 3 个月,部分国家允许携带不超过 6 个月的处方药,需提前查海关规定)。
- 出国后:
- Di一时间联系校医院或保险推荐的 “全科医生(GP)”,提交国内病历,建立新的诊疗档案;
- 由全科医生评估后,开具当地处方药(需定期复诊续方);
- 确认保险是否覆盖慢性病的检查费、药费(部分保险对慢性病的报销有上限,需提前确认)。
3. 紧急情况(高烧不退、急性腹痛、外伤出血、呼吸困难等):直接去 “急诊(Emergency)”
- 核心原则:“危及生命的情况” 才去急诊,否则等待时间极长(如美国急诊平均等待 2-4 小时,英国 NHS 急诊非紧急情况可能排数小时),且费用很高(无保险可能单次账单过万美元)。
- 流程:
-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美国 911、英国 999、澳洲 000、加拿大 911),或由他人陪同前往最近医院的 “Emergency Department”;
- 就诊时出示保险卡、护照 / 学生卡,告知病情紧急程度;
- 急诊费用通常先由个人垫付(或医院与保险公司后续结算),务必保留所有急诊记录、检查报告、缴费凭证,后续按保险要求报销;
- 若需住院,及时联系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ISO),他们可协助沟通医院和保险公司。
三、不同国家的特殊注意事项
1. 美国:分级诊疗严格,急诊成本很高
- 非紧急情况去急诊,不仅等待久,还可能被收取 “紧急处理费”(即使只是普通感冒);
- 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且不同药店价格差异大,可通过 GoodRx 等 APP 比价。
2. 英国:依赖 NHS(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注册 GP 是关键
- 国际学生可免费使用 NHS 的基础医疗(需在入学后 1 个月内注册当地 GP,否则可能无法就诊);
- 处方药需付费(英格兰地区约 9.35 英镑 / 处方,苏格兰、威尔士免费),可申请 “处方豁免卡”(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
3. 澳大利亚:公立 vs 私立医疗并行
- 校医院多为私立,需通过留学保险报销;
- 公立医院急诊对国际学生收费较高(建议优先用保险覆盖的私立急诊或校医院)。
4. 加拿大:各省医疗政策不同
- 部分省份(如安大略省)允许国际学生申请 “省健康保险计划(OHIP)”,覆盖基础医疗;未覆盖的部分需用留学保险补充;
- 处方药普遍不纳入省医保,需依赖留学保险报销。
四、关键提醒:避免踩坑的 3 件事
- 不要 “硬扛” 小病:尤其是发烧、持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可避免恶化,且校医院费用低、流程简单。
- 保留所有医疗凭证:包括预约单、诊疗记录、处方单、缴费收据(电子凭证需截图保存),报销时缺一不可。
- 熟悉 “紧急联系人”:提前保存校医院电话、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电话,以及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保电话(如 + 1-202-495-2266 驻美使馆领保)。
总结
留学期间的健康管理核心是 “预防 + 规划”:提前接种疫苗、备好常用药;入学后Di一时间熟悉校医院和保险规则;按病情轻重选择医疗资源,避免盲目去急诊。只要做好这些准备,就能有效应对大部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