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哈佛爆炸事件系人为
在2025年11月1日凌晨,一声突如其来的火警警报响彻了哈佛医学院朗伍德校区。校警迅速赶至事发地点——朗伍德大街220号的戈尔登森大楼。就在他们抵达的瞬间,两名用连衣帽和滑雪面罩紧紧遮掩住面容的可疑人员,正从楼内仓皇逃离。
警方随即进入大楼内部排查,并在四楼的走廊区域发现了爆炸留下的痕迹。经过波士顿消防局纵火调查组的专业勘察,这起爆炸被初步判定为蓄意行为,而非意外事故。值得庆幸的是,除了那段走廊受到小范围损坏外,大楼的整体结构、内部的实验室以及昂贵的科研设备均安然无恙,也未发现其他潜在的爆炸装置。
事件发生后,校方及时向师生群体通报了情况,表明建筑已恢复正常使用,并通过增加警力巡逻来强化校园的安全保障。目前,由校警、波士顿警方乃至联邦调查局共同参与的调查工作仍在积极进行中,力求查明两名逃离者的身份和事件的完整真相。
来源:美媒
02-英国本科申请创十年新高
根据10月15日截止的统计,英国2026年本科申请的首轮数据已公布。这一阶段申请主要面向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以及医学、牙科和兽医等需提前提交材料的专业。
从整体来看,本轮申请总人数达到79,16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440人,整体增长幅度为7.4%。值得关注的是,与十年前(2017年)的57,190人相比,如今申请总量已累计上升超过38%,反映出英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受到青睐。
这些申请者中,既有来自英国本土的学生,也有不少海外学子。具体来看,英国本地申请者为54,820人,较去年有所回升,虽未达到2022年的峰值,但也显示出本土学生对本科教育的热情并未减退。
与此同时,国际学生的申请数量更呈现显著增长。本轮共有24,350名国际申请人,比去年增加2,520人,增长率达11.5%,创下近十年新高。与2017年的17,750人相比,十年间国际申请人数已累计上升近四成。其中,非欧盟地区学生为20,420人,较去年增长13%;欧盟申请者也小幅回升,同比增长4.6%。
图源:UCAS
在国际申请者中,来自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数量尤为突出。中国内地申请人数为5,750人,较去年增长15.8%;中国香港地区为1,540人,增幅为5.5%,两地数据均刷新了十年来的纪录。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最新报告,中国(包括内地与中国香港)在英留学生总数已超过16万,约占全英国际学生的两成。
图源:UCAS
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也值得留意。来自美国的申请人数为2,150人,同比增长15%;新加坡和印度紧随其后,分别为1,880人和1,420人;而德国的申请人数则略有下降,降幅约为7%。
就专业方向而言,医学相关课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重新受到学生青睐。今年共有25,770人申请医学专业,同比增长10.4%,其中国际申请者占5,040人,增长9.8%,显示出该专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正稳步恢复。
来源:UCAS
03-加拿大留学生入学人数暴跌
加拿大移民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国际学生入学人数急剧下降,随着政府持续推进减少临时居民数量的政策,相关利益方正为可能出现的进一步下滑做准备。
持牌移民顾问马修·麦克唐纳指出,虽然国际教育界对学习许可批准量远低于配额上限表示合理担忧,但政府新闻稿明确显示卡尼政府并未对此感到忧虑。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仅有不到9万名新国际学生入境,这使得加拿大实现年初设定的43.7万张学习许可签发目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学生人数下降60%的同时,政府却将这些数字描绘成控制临时居民规模的"成功范例"。从2024年8月到2025年8月,工作许可和学习许可持有者总数减少了22%,移民部称这"清楚表明既定措施正在生效"。目前学习许可持有者总数已降至80.2万人,较2024年下降21%,创下口罩时期以来新低。
面对预期缺口,利益相关方呼吁移民部提高政策透明度,并指出这种下降对按原定10%缩减幅度编制预算的教育机构造成了严重冲击。麦克唐纳认为,选在2025-2027年移民水平计划公布前两周披露数据绝非偶然,此举如同"试探气球",旨在观测公众对"移民已受控"说法的接受度。
他进一步分析称,当前政府关注的重点是"下限而非上限",即致力于将临时居民比例压降至5%以下。尽管政府计划通过限制新入境者和加快永久居留转换来实现这一目标,但麦克唐纳预测未来数年学习与工作许可的审批仍将保持紧缩。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国际教育局正呼吁政府制定新的国际教育战略,以重塑国家全球形象。该机构强调,国际学生不仅在2022年为加拿大贡献近400亿加元经济价值,填补劳动力缺口,更通过文化视角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即使毕业后,他们也将成为传播加拿大影响力的文化使者。
来源:the pie news
04-宾大120万学生数据泄露
根据科技媒体BleepingComputer的最新报道,一名声称对宾大10月31日网络安全事件负责的黑客宣称,其窃取了约120万名学生、校友及捐助者的数据。该报道指出,此次事件与当日从教育学院邮箱群发的大量邮件密切相关。
专业从事网络安全报道的BleepingComputer透露,被盗数据涵盖对宾大的捐赠记录、捐助者净资产预估,以及姓名种族等人口统计信息。这些最初通过多个校属邮箱发出的邮件,不仅批评了学校的安保措施和办学宗旨,更直言宾大"完全背离任人唯贤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宾夕法尼亚日报》尚未能独立核实这些指控。面对质询,校方发言人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而教育学院发言人则强烈谴责邮件内容"极具冒犯性",并强调其"完全违背宾大及教育学院的使命与行动"。据悉,校方IT团队与危机应对小组正全力阻断邮件传播。
黑客向媒体展示了侵入宾大VPN系统、Salesforce数据库、Qlik分析平台等核心系统的证据,并分享了截图与数据样本作为佐证。他们特别说明,此次攻击并非出于政治动机,其主要目标实为宾大"庞大而资金充裕的捐助者数据库"。
尽管黑客声称已在10月30日至31日完成数据下载,并一度通过Salesforce营销云平台向约70万收件人发送邮件,但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尚未公开。不过攻击者暗示,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将其公之于众。
来源: THE DAILY PENNSYLVANIAN
05-QS亚洲大学排名发布
最近,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正式发布 了2026QS 亚洲大学排名。
本次排名在涵盖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共纳入来自2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1529所高校,其中首次进入榜单的院校达到558所,创下该排名发布以来的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内地此次共有395所高校入围,较往年大幅增加261所,成为亚洲地区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教育体系。其新增数量几乎是印度(新增137所)的两倍。日本和韩国分别有147所和103所高校进入榜单,位列其后。
在排名前十的高校中,全部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以40所上榜高校的数量位居亚洲之首,上海以22所位列第五,西安和南京分别拥有18所和17所,也展现出较强的区域高教实力。
QS 亚洲大学排名共采用 11 项评估指标:
学术声誉(30%)
雇主声誉(20%)
师生比例(10%)
国际研究网络(10%)
论文篇均引用率 (10%) 和教员人均论文数 (5%)
博士师资占比(5%)
国际师资占比(2.5%)与国际学生占比(2.5%)
入境交换生比例(2.5%)与出境交换生比例(2.5%)
2026QS 亚洲大学排名 top20 院校:
除了整体规模的增长,各高校在具体排名上的变化也反映出发展动态。
中国内地不仅在上榜总数上领先,在前50、前100及前200名区间的高校数量均为亚洲首位。上海财经大学名次提升显著,上升了103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首次跻身百强,展现了良好的上升势头。
中国香港地区的高校同样表现优异,在亚洲前十中占据五个席位。香港大学位居榜首,香港中文大学稳居第六,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也成功进入前十。此外,多所香港高校排名有所提升,反映出整体教育水平的持续进步。
中国澳门地区继续有三所高校入围,其中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理工大学的排名均有所上升。新加坡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并列第三,显示出两国高校在亚洲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在马来西亚,共有八所高校进入前五十,十所进入前一百,多数院校排名稳中有升。日本高校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依然位居前列,部分学校如横滨国立大学排名提升明显。韩国则有16所高校进入前一百,其中多所大学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持续保持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