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的风拂过斯德哥尔摩的街巷,这座北欧城市又一次成为全球智慧的焦点 —— 2025 年诺贝尔奖正式颁布。截至北京时间10月10日,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已相继揭开面纱。
从破解免疫系统 “自相残杀” 的密码,到让量子计算机走出实验室的破壁突破;从能吞噬污染的分子海绵,到解剖东欧灵魂的文学长卷 —— 这些名字与背后的学术殿堂,不仅标注着前沿科技与人文思想的高度,更藏着人类对抗疾病、贫穷与迷茫的密钥。
生理学或医学奖:解锁免疫 “刹车”,为自身免疫病患者点亮希望
得主阵容
玛丽・布伦科(Mary E. Brunkow):1983年获华盛顿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士学位,1991年拿下普林斯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深耕免疫分子机制数十年。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拿下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学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98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专注免疫调控研究。
坂口志文(Shimpei Sakaguchi):197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并开启研究生生涯,1983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始终扎根免疫系统 “自我保护” 机制的探索。
获奖理由
三位学者掀开了 “外周免疫耐受” 的神秘面纱:日本学者坂口志文率先找到免疫系统的 “刹车装置”—— 调节性T细胞,正是它死死拦住了免疫细胞对自身器官的误攻;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则进一步锁定调控该细胞的关键基因,让 “刹车” 的运作原理彻底清晰。如今,这一发现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患者的 “新解药”。
院校名片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861年诞生的 “公立常春藤”,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81位,设有25个学院、270多个研究中心;学校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8个学院稳居美国前十,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 “人才摇篮”。截至2025年,该校校友及教职人员中已诞生11位诺贝尔奖得主,乙肝疫苗等重大发明均源于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919年扎根洛杉矶的公立研究型强校,2026年QS排名第46位,既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也是商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电影艺术的 “人才孵化池”。其塞缪尔利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引领 STEM 领域风潮,生物科学、数学、化学专业同样稳居全美学术前列,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齐名。2025年弗雷德・拉姆斯德尔获奖后,该校诺奖得主为15位,覆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等多个领域。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前身为1869年的第三高等学校,2026年QS排名第57位。坐拥吉田、宇治、桂三个校区,总面积超五千万平方米,由10个本科学部、16个研究生院构成,学术氛围自由而严谨。截至2025年,该校已有21位诺贝尔奖得主与之相关联(含校友、教职人员),在亚洲高校中位居首位,2025 年化学奖得主北川进更是让这一荣誉再添新彩。
物理学奖:量子百年破壁时,让 “微观奇迹” 照进宏观世界
得主阵容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1964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8 年拿下该校博士学位,一生与量子物理 “纠缠”。
米歇尔・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1975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电信学院,1976 年获法国奥赛巴黎大学(现合并为巴黎萨克雷大学)量子光学硕士学位,1982年再获该校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专注量子电路研究。
约翰・马蒂尼斯(John M. Martinis):1980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是量子计算落地 的关键推动者。
获奖理由
在量子力学诞生百年的节点,三位学者完成了一次震撼学界的 “跨界壮举”—— 他们在电路中成功实现宏观量子隧穿效应,首次让肉眼可及的宏观尺度,清晰呈现了量子世界的奇妙特性。这一突破不仅破解了量子计算机不稳定的核心难题,更让谷歌、IBM 的下一代量子芯片从理论跃入现实,为人类正式推开了量子计算时代的大门。
院校名片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坐落于英格兰东部剑桥市,是一所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传统学院制。是罗素大学集团、金三角名校、G5成员。shi创于1209年,亦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2026年QS排名第6位。剑桥大学在众多领域拥有崇高学术地位及广泛影响力,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和领先学术中心之一,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声誉闻名于世,因其高素质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而闻名。2025年约翰・克拉克获奖后,该校诺奖得主总数增至126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868 年创立的加州大学系统旗舰校区,2026年QS排名第17位,背靠山丘、面朝湾海,校园风景与学术实力同样出众。14个学院覆盖 170个系所,是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2025 年约翰・克拉克(教职)与奥马尔・亚吉(化学奖)获奖后,该校诺奖得主总数升至116位。
巴黎萨克雷大学
Paris-Saclay University
坐落于巴黎萨克雷高原的世界極研究型大学,2026 年QS排名第70 位,2020 年完成重组整合后,扛起 “法国科学跳动的心脏” 大旗。该校占全法国 13% 的科研能力,与多个国家極研究机构深度合作,目前共有5位诺贝尔奖得主,均集中在物理学领域,包括2023年阿秒物理学突破的贡献者安妮・吕利耶等。
化学奖:筑就 “分子海绵”,为地球装上 “环境净化滤网”
得主阵容
北川进(Susumu Kitagawa):1979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用实验证实了 “分子海绵” 的灵活吸附能力。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196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是 “分子海绵” 设计理论的奠基人。
奥马尔・亚吉(Omar M. Yaghi):1985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学士学位,1990 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博士学位,研发出耐高温的MOF-5材料,让 “分子海绵” 走向实用。
获奖理由
他们共同缔造了一种堪称 “会呼吸的晶体” 的神奇材料 —— 金属有机框架(MOFs)。这种内部孔洞占比超90% 的分子海绵,最早由罗布森在1989年奠定设计理论;北川进通过实验,证实了它对气体吸附的灵活性;亚吉则更进一步,研发出耐高温的MOF-5材料,打破了实用化的瓶颈。如今,MOF-808已投入工业碳捕获,单吨成本降低40%;更能吸附水中的 “永久污染物” PFAS,为地球装上了一层 “净化滤网”。
院校名片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坐落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牛津市,被誉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学校采用传统学院制,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2026年QS排名第4位。截至目前,该校校友及教职人员中共有72位诺贝尔奖得主,人文、社科、理科全面开花。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1867 年以伊利诺伊工业大学之名诞生,1885年更名,2026年QS 排名位居第70位,是 “美国十大联盟” 创始成员、美国大学协会成员,有 “公立常春藤” 之称,是美国最早接收中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设立的16个学院覆盖人文社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截至2025年10月,该校共有31 位诺贝尔奖得主,涵盖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
文学奖:以笔为刀,剖开东欧灵魂的匈牙利叙事大师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
获奖理由
诺奖委员会用 “因其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怖中,再次彰显了艺术的力量” 为他加冕。这位71岁的匈牙利作家,始终以文字为手术刀,精准剖开东欧社会的创伤与幻灭。
1985年发表的处女作《撒旦的探戈》即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1994年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成7小时的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曾获得德国年度蕞佳文学作品奖和科苏特奖,主要作品有《战争与战争》、《反抗的忧郁》等。2015年,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经济学奖:
10 月 13 日揭晓 “财富与繁荣” 密码,续写诺奖收官篇章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日程,202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北京时间 10 月 13 日 17:45 正式发布。作为诺奖的 “收官之作”,自1969年设立以来,它见证了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分支的崛起,2024年更以 “制度如何塑造繁荣” 为主题,为学界注入新思考。
从 “市场设计理论” 到 “贫困经济学”,经济学奖始终紧扣全球发展的核心命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学府已累计斩获17项该奖项,成为“经济智慧的孵化器”。
当经济学奖与和平奖的悬念揭晓,这场金秋的智慧盛宴将正式落下帷幕。但,诺奖的星光从不会因仪式落幕而黯淡 —— 那些在实验室、书桌前执着探索的身影,那些为知识播种的院校,都在续写着人类追问真理的永恒篇章。毕竟,对未知的好奇、对美好的追求,永远是人类文明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