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国读书的学子年龄越来越小,与当地社会交往的胆量与能力也越来越小——那么,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海外学子初到海外,面对新环境,如何融入其中是他们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国内的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出于安全感与交际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第一时间内寻找“同类”。因此,中国留学生的交往主要还是锁定在中国人之中。
现象:更愿与中国人打交道
“初到异国,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较常见。”在新加坡詹姆斯库克大学留学的饶南清说。许多初到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
饶南清坦言,许多留学生刚到国外,由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便等原因,更愿意呆在中国人的圈子中。“我刚到新加坡时,英语水平不高,对新加坡也不是非常了解,只能靠中国学生带着熟悉这个新的环境。所以,慢慢地,我的生活圈就比较固定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饶南清认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刚到异国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国外生活,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于是,他们选择结识其他中国留学生,这样使他们更快地拥有归属感,也能有更多共同话题。“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与饶南清的观点相同,在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超也认为中国人与中国人交往的现象十分常见。“中国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个院或系的中国学生往往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其他系的中国学生了解也不多,组织活动基本上局限在这个小圈子。另外往往是同一学年入学的学生相互认识的多,而不同学年之间的学生相互了解较少。”朱超说。
什么阻碍了留学生的社交步伐?
学术压力
美国高校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教授经常会布置讨论发言、个人演示和实践报告等,平时课业较繁重。在生活中,从吃饭、出行到租房子、办信用卡,留学生还要面对各种繁琐的事情。应付功课和生活本来就压缩了社交时间。
文化休克
中西文化差异较大,融入西方社会有一定的困难。外国人相对中国人来说,表达方式更直接。一般来讲,中国人之间的交流很注意用语用词,但外国人一般会畅所欲言,不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瞻前顾后,说话时有所保留。所以导致有一部分留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寓所里上网、玩游戏,与外界接触很少。在这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精神抑郁和社交恐惧,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语言障碍
从英语说,中国人喜欢嘲笑日本人英语差,殊不知,在海外留学英语最差的留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在海外留学的日本留学生大多英语流利,而且英文基础很扎实。
语言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向外来文化封闭自己的原因。很多留学生初到国外时,会担心语言表达不正确而把自己憋在宿舍里,每天沉溺于网络,热衷于与国内的朋友联系以消除孤独,从而浪费了跟外界学习语言以及快速提高外语水平的好机会。
沟通能力
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关于人际关系及交流技巧的培养较少,导致许多学生不太善于交际。现在许多留学生都是“80后”独生子女,在家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导致许多学生在与同龄人交流时,不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能会在无意间伤害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