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文书,通常又称“自我陈述”,一般不超过两页A4纸,这是你在没有见到学校招生官前给他们做的一次重要的“自我介绍”,不用写你的成绩有多好,因为成绩单会告诉招生官实情;不用写你是什么学生干部、有多少抬头,获得过多少奖项,因为申请材料里的个人简历、奖状证书都已经说明情况了。
至此,许多学生懵了,这文章还能写些什么?随便对国际新闻发表点看法,对某一学术热点说些自己的态度,不行,不能随便!申请文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招生官在申请季要看成千上万篇长短文书,想要吸引他们的眼球,得花些心思。
来说些这些年听闻的“优秀”申请文书故事。申请者并没有在文章中展现“胸怀天下”的气度,有的写作切口还很少,讲得多是“小事”,但读来让人感觉有意思、过目不忘,关键是打动人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往往能在申请中加分。
某次在美国升学顾问经验交流会上,有位顾问分享过这样一则案例:某国一位贫困学生,凭借并不出类拔萃的SAT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原因是什么呢?在场的人在看了他的申请文章后,都感到很难对这样的学生说不。他的文书描述了一个儿时的场景: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已无力承担他的学费,因此他被勒令退学。在他将要被带离教室的那天,这个小男孩死死地抱紧了课桌腿,涕泗交加,任何人拖他,他就是死攥着不放手,不离开自己的课室,不放弃自己的学习生涯。他的老师们看到这样的情形,无不动容,最后他们决定集体捐助这个小男孩的学费。这个学生就是通过各方的捐助完成了自己的基础教育。
我不清楚他是怎么会产生赴美留学的念头,也不知道是何种情况,让他有机会参加了费用颇高的SAT考试(当然他肯定不可能像某些申请者那样,SAT考个四五遍),五百多的SAT阅读成绩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并不那么出挑。而读过他申请文章的人,却都对他朴实的语言和字里行间透露的真挚情感,印象深刻,脑海中无不浮现出一个无助却又对知识充满极度渴求的学生形象。在知识的海洋里,原本就无关于贫富,对待知识的态度或许决定了个体能否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多远。
这个学生的故事无疑带给招生官很大的触动,使他们愿意把世界顶尖学府深造的机会给予这样一位贫困但却坚韧的申请者。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每个学生都假装“哭穷”博同情,宣扬自己的求学之路是如何艰辛,要知道,只有真的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才能将自己的苦难和求知欲恰如其分地表现,让人无法拒绝。
申请文章未必要立意定得高远,异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读者,自然也希望看到一些新奇有趣,有思想,有感情的文章。当然也不能为了求新求创意,故意编造一些故事,编造之痕迹和套路,人神共愤。
编辑推荐:
世界各国大学及专业排名
出国留学必须避免的八大错误
疑难解答:留学专家一对一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