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是新东方老师中很平常的那种,不时尚、不张扬,斯斯文文的很有点学者风范。这可能和他留学的国家也有关系,在英国生活过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带点英伦绅士的味道。
他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1996年从济南到北京,在北外读书,毕业后保送本校研究生,攻读英国社会研究专业,同时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当了半年的兼职老师。学业、事业线路清晰明了,毕业找个好工作,怎么着也是个京城白领。就在这时候,因为朋友在英国留学,孙涛也动了留学的念头。

上海前途出国总经理孙涛老师
去英国留学对孙涛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也无所谓转折。不会因为没留过学就不去新东方教书,不会因为没留过学就不喜欢去星巴克坐坐,也不会因为留过学才喜欢看《六人行》和《越狱》。“许多事是自身和大环境决定的,留学并不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时孙涛也承认留学带来的变化——那就是看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带给个人的冲击和思考,再来影响自己的视角和生活。
在英国留学期间,孙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英国中年妇女。那时候课余打工,在一个工厂里包书皮,给新印刷出来的书包上封套,一小时4.75英镑,一周能挣160多镑。厂里有个44岁的女同事,没什么学历,认认真真地包了15年书皮。工作中完全是一个坚持原¬则甚至古板的人,工作上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马上指出来,即使对顶头上司也毫不含糊。工作之余,这个同事喜欢外出旅行,当时已经去过35个国家,包括中国,她的目标是有生之年去50个国家。
这个事情给了孙涛不小的震动,一个没有学历和技能的小老百姓,在单调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理想,懂得享受生活,活得是那么有自尊、有意义。除了社会保障比较完善外,心态是很重要的原因。“经¬历就是一切”是英国最大的旅行社的口号,也是英国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孙涛那位同事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地方都会买一个小小的纪念章或纪念币,多年下来,看着那些不同文字、不同风格的纪念章,会让人对人生财富的理解有了另一种体味。
孙涛也喜欢上了这种生活态度。在英国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去过8个欧洲国家旅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罗马、巴黎这些大都市,反而是乡间的小酒店、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古老的建筑、当地人的笑脸,那种与世无争的优雅。
一次旅行中,旅行团的司机是一个年轻帅气的澳洲小伙子,永远带着阳光灿烂的笑容。经¬过交谈孙涛才知道,原来小伙子也受过高等教育,但大学毕业后他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刻板工作,干脆辞职到旅行团来当司机。他非常喜欢旅行,这样一份工作既能养家糊口又能让他到处玩,还能结交全世界的朋友,他非常享受。在许多外国人看来,“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好,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是能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慢节奏和悠闲是当地人的标签,留学生总是忙碌一族。孙涛就读的华威大学是一所拥有优良传统的名校,课业比较繁忙,论文很多,学习之外他还要打工来补贴生活。除了在工厂包书皮这样相对“稳定”的岗位之外,还能碰到一些临时的工作机会。他当过心理测试的志愿者,对着电脑做一堆题,用以研究人的记忆能力。
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社会上打工,孙涛觉得在海外最大的差异并不是文化上的,而是语言上的。文化上的差别很普遍,但只要习惯了对方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一顺百顺,没有什么太难理解的,而语言有时候却成了难以逾越的硬障碍。留学期间找工作笔试面试时都挺游刃有余,办理手续前要有一个国家保险号,就一串简单的数字,电话里工作人员跟他说了两遍他都没听懂,最后还是旁边的西班牙同学帮他接电话转达了过来,把北外高材生、新东方兼职老师的孙涛打击得够呛。其实这很常见,因为对方是移民,说话有口音,和平时学习中听到的字正腔圆的英语差别非常大。
在国外,有一技之长无论在留学生还是在当地人中都更容易交朋友。一次圣诞节,留在学校的十几位同学聚会,孙涛露了一手,给大家包饺子吃,大受欢迎?。圣诞节过后,“会包饺子的男生”名声传开,经?常有同学慕名前来,成了朋友。同校一个女生会剪发,经常有男生跑去找她给理发,这个女生成了在华威人缘最好的中国留学生。
身在国外,常常要面临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在孙涛留学的那个时候,他周围人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是勤奋、有钱、缺乏礼貌。和外国人相比,勤奋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有钱则是一部分留学生给当地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因为能出国的孩子一般家庭条件都不错,到了国外对名牌和奢侈品的热情让老外咋舌。至于没有礼貌,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孙涛希望后来的留学生能慢慢扭转老外对中国人的这种误解。
在国外经?常会被老外问到我们认为很奇怪的问题,比如:“中国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还有贫富差距?”怎么跟老外解释呢,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就陷入了另一个更难解释的复杂领域。怎样向老外介绍和解释中国也是一门学问。
在国内,奋斗成了80后和年轻人的热词,也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很多大学生学习期间就开始为创业、为找到好工作、为留学做各方面的准备。在国外,孙涛感觉这样的气氛要淡?得多,英国的大学里的主旋律是格物致知,是兴趣爱好,是生活质量,不太考虑赚钱、谋生这些以后的事。
回到国内,在北外上了3个月班,又回到了新东方当老师。同样是在新东方当老师,留学之前和留学之后有什么不同?孙涛说,最直观的不同就是能在课堂上介绍很多亲身经历过的在国外大学的留学生活,可能碰到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但更深层的影响是眼界和心态上的,他常常提醒学员在决定出国前思考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一定要出国、为什么要出国、留学之后怎么办、要不要回国、回国以后如何生活?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留学能不能获得这些东西,留学才有意义。
孙涛觉得现在很多学生对留学抱有太多幻想,不少人想通过留学得到迅速提升,改变人生。而实际上,在国内不成功的人到了国外也很难成功。他经?常告诉学员不要幻想通过留学完全改变自己,“留学能把优点放大,但很难把缺点扭转。”留学经?历是一种财富,能让人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开阔视野,带来不同思维。海归更能接受新鲜事物,适应能力更强,但海归回国后可能对国内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留洋回来反而变“土”了,如果回国后在工作中继续用在国外时西方人的操作方式和做事风格,往往会带来负面效应。最好的留学模式是毕业以后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工作经?验,如果真需要留学再出国,这样目标会更明确,收获也一定更大。
拿自己举例,孙涛说如果他在留学前就知道他回国后还会在新东方当老师,他的校园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至少他会更留意教授上课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会把课堂录音、录像带回来供自己学习揣摩。平时生活学习中也会更加留意与教育有关的知识信息。这就是目标意识,如果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会少走很多弯路,提高效率。
孙涛跟自己的学员说,留学前设定两个目标努力去实现、能做好这两件事就足够了。可以是学好练好英语、学好专业、去欧洲等地方玩一圈、深入了解另一个民族……这都是不错的目标,迷茫的时候每天看看自己设定的两个目标,坚持下去,只要能实现,留学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