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地位提升 逐步融入主流
唐人街曾经是海外华人的主要聚集地,被视为海外华人的象征。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唐人街没落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因为唐人街确实不像以前那么红火了,有些唐人街的店铺更是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而关张歇业,而这十几年住在唐人街的华人比例继续呈现减少之势。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以美国为例,唐人街“没落”的同时,主要大都会的近郊区,二三十年来兴起了一大批华人聚居卫星城,这些新兴卫星城更具规模,也更繁华热闹。比如在加利福 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区,过去10年亚裔人口从30%上升到39%,在纽约法拉盛,亚裔人口从1970年时的7%上升到现在60%左右,在这些地区,华人已经成为足以影响当地选情的主要少数族裔之一,因此更多的华人开始融入普通的美国社区,呈现分散居住的特点。
其实这种趋势并非代表海外华人的衰落,恰恰相反,这正是华人在海外不断获得社会认可、不断融入主流社会的表现,是华人在海外主流社会地位提高的折射。
几十年来,西方的社会公平和反种族歧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华人移民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从当年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工,变成了以高学历、高 技能的移民为主。新一代移民社会地位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以及在住在国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当然也就不会再住在唐人街里,而选择住在环境较好、房价较高的社区。
【相关阅读】海外生活:华人虚拟社区走红
身份认同危机 “排华”情绪滋生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积极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本是好事,但是少数海外华人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有不少华人反映,在他们的身边有一些华人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旅西华人的生活动态漠不关心。还有些华人认为吃中餐不高级,彻底改 吃西餐,还以自己有多少西班牙朋友为傲。另外,还有不少华人老板和白领,讨厌中国人,认为只有为西班牙人服务和在西班牙公司工作才算体面。
来自浙江的林先生开了一家服装批发公司,他所有的顾客都是西班牙人,因为他从来不欢迎华人。他非常自豪地说和西班牙人做生意、打交道,让他觉得非常舒 服、体面。为了让家人更快地融入西班牙社会,他很少去中国货行买东西或者参加华人亲朋的聚会。在家里,他与孩子和妻子都用西语交流,基本上不吃中餐,吃饭 全部用刀叉。
其实,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一个人从原来的身份改变成另外一个身份时,对自身认识产生的迷茫和混乱,在经过内心的纠 结之后,他会特别强调和认同自己的新身份,所以,可能做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很多的行为。一些华侨在中国时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来到海外后却当了老板, 成了企业家,在这些人的心中就存在着怕被人瞧不起的焦虑。因此,他们就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成功的“外国人”,然后鄙视和排挤所有的中国人,鄙视“曾经的自己”。
发挥自身优势 不必妄自菲薄
其实,这样的身份认同缺失大可不必。近年来,海外华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住在国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
【相关阅读】初入他乡 海外华人减压有妙招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在法国,当其他族裔的移民还在社会中下层“徘徊”时,华人已悄然进入中上层社会。
《在法国的中国人》(La Chine à Paris)一书的作者Richard Beraha给中国文化贴上的“标签”是辛勤、用功,而他也将其归 纳为华人在法国成功的原因之一。他说:“千年来,中国精英是通过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全国考试机制选拔出来的,该机制能使最贫困者走向社会的顶端。因此, 即使华人离开了中国,父母也仍要求子女在学校用功读书。”
Richard Beraha认为在法华人成功还有赖于中国的经济腾飞。“如果中国没有经历飞速发展,那么在法华人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中国日益强大为华人提供了无数机遇。”
外国友人对华人的评价尚且客观公正,我们自己又何需妄自菲薄?
其实海外华人应该在不断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不忘本,不忘根”,在不断为住在国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的同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的同时积极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也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