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东方前途出国workshop学员 苗菁
高考后的第二天,我拎着一袋为签证准备的材料来到美国大使馆。签证官扫了一眼我的I-20表,问:“你知道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是个很有名的学校吗?”答曰:“知道。”又问:“那你激动吗?”答曰:“激动。”然后就是一句“Congratulations, you are proved!”就这样,三年的留学申请奋斗告一段落。我成为李政道、杨振宁、崔琦的校友。
高考后的第十五天,我双手颤抖地接过一张写着我高考成绩的小纸片,上面的“总分671”使我长舒一口气,眉头稍展。就这样,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以这种还算圆满的结局结束了。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对我最后所选择的道路评价千差万别:有的说没上哈佛耶鲁真是可惜了,有的说哇塞能上芝加哥真是太厉害了,有的说既然铁定能上北大一个女孩子还出国干嘛呢,有的说有了芝加哥国内的大学你都不用考虑……
现在我也无法准确评价我过去到底成功几何,失败几何,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也无法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只想真实地写下那些令我铭记的事情,记录下我奋斗的经历,希望能给读到它的人一些参考与启迪。
最初决定要申请美国大学是在中考结束后,那时我英语学得比较好,又了解到美国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美国大学的选课比较自由多样,且学成后出路也广,兼顾专业技术与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于是就有了申请美国大学的想法。当时去听了新东方的讲座,更加深了我对美国大学的向往。当时假期无事就报了个托福强化班。所以我当时决定申请美国大学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想到然后就做了,这也导致被录后我依然十分纠结到底该不该出国。
现在看托福已经比较简单,但当时刚初中毕业的我拿着厚厚的托福单词书,里面大部分是生词,我觉得前路坎坷(许多选择先学SAT后考托福的同学是不需要进行背托福单词这一步的)。第一次刻意背单词我十分认真,一个词要背半天,第一遍背用了好长时间,且还没背到一半前面的就忘了大半,很有挫败感。没办法只能重新背,这样背了四五遍,差不多就能记下百分之七八十的单词了。上课时我觉得听力好长、阅读好长、写作好长、口语好难。上高中后我只是每天坚持练听力和阅读(因为这两项最简单省事),半年后报了托福考试。我什么也没准备,口语写作纯属瞎说瞎写,结果得了100分(满分120分)。我妈本打算这次只是试试看而已,但这100分坚定了我们学下去的信念。后来又考了两次,发现其他的都还好,最难的是口语。你背了口语机经(以前曾经考过的口语题),全面的准备了前两个问题的话题和后四个题的模板,上去说得不打磕巴,也可能还是23分。我觉得在美国待过,尤其是交流学习三个月以上的同学口语这项会占很大优势。
最难的还是SAT的考试,有人说考下SAT,申请的路也就走过了大半,这话不错。我高一暑假报了SAT强化课,从托福到SAT的单词量还是一个飞跃,上课之前我先买了SAT红宝书。那年正好是建国六十周年,我们年级又正好被派去做十一庆典的背景(就是我们翻不同颜色的假花形成不同的背景,北京共几万大中小学生是这个背景方阵的)。我们暑假每天从早上七点就集体训练翻花到中午,而当时四中游泳馆正在进行翻修,我们游泳队的就在翻花结束后赶紧买口饭,打车去八一游泳馆。饭必须在车上吃完,还不能吃饱,否则下水后那么大的强度胃肯定受不了。到了游泳馆立刻下水一直训练到两点多钟。接下来SAT开课了,我上了岸就得赶紧奔中关村上课,一直到晚上九点。
这样的生活决定了我没有大块的时间学SAT。我把红宝书内光盘中的单词转到了我的MP3上,路上一遍遍地听。遇到翻花训练休息的十分钟,我便赶紧掏出红宝书来背。第二次背单词我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那就是你使出浑身解数都别指望能一遍背下所有的单词。所以这一次我在一个生词上停留的时间不超过十秒,当然一遍下来没记住几个,但我不气馁,再一遍遍地背。我在公交车上、出租车上、翻花训练就地休息时不停地背,甚至有时去游泳训练早到了十分钟,我就坐在训练馆对面公园门口的大石头上背。红宝书背了不下三十遍,到最后不到五十分钟就能过一遍,且几乎所有的词都认识。上了SAT课后就开始背巴朗3500,虽说人称巴朗3500是SAT词汇中的重点单词,但它和红宝书上的单词还有很大的不重叠部分。很快那一沓纸也被我翻得皱皱巴巴了。
九月份时我们开始了翻花彩排,由于规模太大所以只好在夜里进行。我们穿统一的服装,拉着道具包,里面装满了道具和统一发的食品,根本再装不下别的。而且到了天安门还要安检,我根本没机会带任何单词书去。所以我把红宝书后的几页索引撕了下来,折了好几折放在裙子兜里。路上集体休息或在天安门漫长地等待时我就拿出来翻看,那时我红宝书已背了十几遍,大部分单词已记下,索引上的单词没配中文,正好可以以此检验我背单词的成果。我便坐在道具包上借着路灯的光忘我地背着,有时背到麻木便问旁边也要出国的同学immediately是什么意思,同学大笑。其实这样地背单词看似很苦,但很适合我,因为这样不仅能不浪费时间,而且抓空学习的每一次学习时间都很短,我很容易便能集中全部精力到我要干的事情上,这大大提高了效率。若给我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学习,我反倒容易走神、犯困等。
对我来说SAT最难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虽然单词已经背熟了,但很多单词连成句子你不一定能明白它的意思,很多句子连成文章你不一定能抓住其中的逻辑,而且你也很难自如地将单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我也没办法,只能不停地练,上课时跟着老师做教材、总结,结课后回家用橡皮擦了重做一遍,我还做了普林斯顿、巴朗、开普兰等的模拟题,又去买了05年后每次考试的真题,不断做不断总结。我规定自己每晚从十点后开始练SAT,但常常困得题还没做完就睡着了,我真恨自己没有毅力。我一共考了四次SAT,现在想来还心疼那往返的机票和住宿费,所以希望还没学或没考SAT的同学尽早学,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实力,这不仅能省时省钱,也能让招生负责人看出你的成绩完全出于你的实力,而不是一次次碰运气的结果。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高二期末,到了开始写申请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考虑是请中介还是自己申请,我们一家都毅然决定要自己申请。因为一来我不相信中介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所以写出来的可能不真,也就申请不到好学校,且这毕竟也算一种欺骗,二来我不想还没到美国就让家里花那么多的钱,所以我报了新东方的workshop。报之前周容老师说一周上一天课,回去就自己写,写完发给老师,她帮着改,所以上workshop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写作能力。虽然我的SAT写作分不高,我也不以写作为乐趣,但我坚信我一定可以写好我的几篇或更多的申请文书。上第一节课时我很害怕,因为早已听说workshop中全是各种强人,果然不出所料,做自我介绍时就听到几乎都参加MUN(模拟联合国), 有各种社团的社长,还有亲临汶川赈灾的,还有曾在康奈尔大学中发表演讲的,还有在普林斯顿参加美国数学竞赛拿第一名的等等,真让我无地自容,我上去只好口吐白沫扯我的游泳经历,自己听着都觉得单调无味。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实力上实在太差,所以就更加注重我的文书。每次我几乎都是上完课的第二天就把写好的文书发给老师,而且每两次课之间我的文章都自己重新改了至少一遍。
那个暑假是高考前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暑假(我一直没放弃高考),可我一点书本也没看,作业也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其实还有没做完的)。那时我父母都上班,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除了中午出去花三块五(现在已涨到四块钱了)吃一份凉皮或凉面外,其余时间要么是躺在床上苦思冥想,要么就是对着电脑以写一个词改一个词的方式写着文章,一个暑假终于把通用的几篇文章改好了。
开学后我任务更重,尤其是11月份,忐忑地等待提前申请的结果,还要写正常申请N所学校的文章。那时我天天被一篇篇essay折磨着,在公交车上,在食堂里,在操场上列队跑步时,苦思冥想着该如何下笔、写什么内容、如何写。上课时我也不拿课堂讲义,拿出一张破纸就开始边想边写。上午第五节课的铃声一响,我便急匆匆地去了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把我上午写好的东西录入电脑发给老师或在美国的学姐们,下午继续歪着身子构思下一篇文章,一晚上在家抱着电脑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几乎我所有的卷子都是空白的,偶尔遇到老师要检查,就赶忙抢来同桌的讲义在最短时间内抄完。
可以说高三的上学期,那个高考前最重要的时期,我什么也没干(对于高考来说)。当时我还没下定决心一定要出国,可我却如此抛下一切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地弄我的出国申请。连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义无反顾”,也许命运早已安排我走这样一条道路吧。12月下旬我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了,这足以带给我一时的兴奋不已和一些难得的自信。正常申请时我申请得都是排名前十的大学,且都申了奖学金,可惜最后没有一个录我。不过我觉得以我已有的实力能申请到芝加哥这样的也算幸运了,至少可以说之前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