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亚洲仅有的两名提前录取生之一、每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资助---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获得了哈佛大学最优厚的入学待遇。
当得知被哈佛录取的第一天,汤玫捷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用高考了",在描述对高考的复杂心情时,汤玫捷说:"我庆幸不是因为我害怕高考,而是高考不能完整地评价我。"那么哈佛的"高考",她是如何过关的呢?
与中国高考不同,哈佛录取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而是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材料作出选择,这其中包括申请人平时成绩的证明、英语能力的证明、各种奖励证书、来自中学两封推荐信以及两篇个人的小论文。
从小学开始的学生干部经历、一长串的演讲写作获奖记录,这些都是汤玫捷打动哈佛的原因。不过汤玫捷认为,高二结束后在美国著名私立中学希德威尔做一年国际交流生的经历对申请非常重要。和美国的同学一起学习,一样参加美国中学的考试,汤玫捷正是在这一年里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中国学生只会读书”的刻板印象。申请过程中,来自希德威尔学校的充分肯定为申请成功赢取了足够的加分。
“我被哈佛肯定,是因为我和哈佛的精神、气质相符。”汤玫捷认为自己和哈佛之间其实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真正帮她“轰”开哈佛大门的,也许是三种不经意间培养的“秘密武器”。
和之前来自中国的国际交流生不同,在希德威尔这所著名的私立学校,汤玫捷第一次引起大家注意的并不是“考试成绩的超级优秀”,而是入学一周后的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训练才四天的汤玫捷作为替补上场,担当后卫的她带球一路狂奔,在与对方守门员一米线内的近距离对峙中拨球入网。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汤玫捷一下子成为了校内的明星人物。
会打曲棍球的中国女生,这对一直认为中国学生只会做题的美国人来说,听上去有那么些“不可思议”。事实上,汤玫捷比赛前四天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曲棍球。
结束一年的交流生生涯时,汤玫捷最满意的就是参加学校球队的经历。“去之前,几乎所有的师兄师姐都告诉我不要参加体育社团,理由是这会耽误很多时间,但是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参加球队才可能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你的个性和能力才能被他们容纳和肯定。”离开学校的时候,汤玫捷已经是学校短曲棍球、长曲棍球、篮球三支球队的主力,虽然平均每天要花掉3个小时参加正规训练,周末甚至有可能花8个小时去其他州参加比赛。
“在美国,体育早已超越了锻炼身体本身,体育是一种社交,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而体育同时也需要参与者勇敢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很重要的品质。”
美国归来,汤玫捷对体育的理解更深刻,“入校一周代表校队进球”就被汤玫捷写进了申请入学的个人论文中,比更多中国学生更乐于参与体育社团的运动精神,不仅为她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尊重,也同样赢得了哈佛的认可。
很难相信,汤玫捷会把幽默作为自己“轰”开哈佛大门的秘密武器,但这的确是她打动哈佛的理由,在希德威尔中学写给哈佛的推荐信中,幽默被作为第一条推荐的品质大书特书。相对保守和拘谨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难得。
“我离开希德威尔的那一场演讲一定让每个学生都记住了我,因为我逗笑了他们每一个人。”那场十五分钟的毕业演讲,没有中国学生一贯的温情脉脉和恋恋不舍,离愁别绪被轻松的话语表述得妙趣横生。汤玫捷回忆说:“那都是些英语式的笑话,翻译成中文可能就没意思了。”这场生动的演讲,让负责给汤玫捷写推荐信的老师忍不住告诉她,汤玫捷的美国同学都认为她是个“有意思”的人。
不仅是演讲,即使在平时的生活中,汤玫捷也是个乐观开朗的人,这一点让她和美国同学成为了好朋友,而与她接触更久的中国同学同样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幽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汤玫捷始终是班长、大队长、学生会主席,“我可能是同学眼里最不像官的官。”汤玫捷说,组织活动的时候自己是个干部,但是平时生活中自己绝对是个“开心果”。
在谈及幽默的种种好处时,汤玫捷说到了自己最被人承认的口才也与幽默“脱不了干系”,“当你啥也不会说的时候,就轻松地开个玩笑吧。”汤玫捷说起她在美国有一次参加一所大学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讨会,自己因为交流生的身份被邀请,当她得知演讲者中有一位因故缺席的时候,她自告奋勇地问主办方能不能给她个发言的机会。在听了她的表述之后,主办者给了这个高中女生一次机会。
“现在想起来,在完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一个高中女生的观点能够引起什么注意呢,可能刚开头就会被嘘下去吧”。当稳定了情绪之后,汤玫捷用自己来到美国后,和美国同学谈论中美经济比较的一个笑话作为开场白,轻松开场之后,演讲大获成功。
幽默不只是玩笑,它是一个人勇敢、自信、开朗的象征。
“如果你只会打球,美国人比你会打球的多了去了。”在汤玫捷看来,参与体育运动是自己能很快被接纳的第一步,但中国学生一贯优秀的学习成绩依旧是打动哈佛的不二法门。在美国的一年学习对汤玫捷来说是没有学分要求的,但她结束时参加学校标准化测试几乎获得了满分。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美国历史课”,她比所有美国同学的成绩都要优秀。
勤奋、用功、严谨,这些中国学生最本色的品质汤玫捷身上一样也不缺。
“我是在每天陪‘美国妈妈’溜狗的一小时里迅速了提高了英文听说能力。”尽管在复旦附中时汤玫捷的英语成绩已非常不错,但真正到美国一个纯英语的环境,汤玫捷还是感到不适应。作为交换生,汤玫捷居住在美国当地家庭当中,她的第一个“临时妈妈”是一名作家,平时工作繁忙只有晚饭后的溜狗时间才有空闲,这被汤玫捷看成学习英文的最好机会。
从宗教到艺术、从风土人情到美国时政,这一个小时的“溜狗时间”,汤玫捷和临时妈妈的话题几乎涉及了所有领域。因为溜狗的过程多少有些单调,“美国妈妈”对和汤玫捷的谈话总是兴致盎然。汤玫捷回忆道:“那是一段风雨无阻的美丽时光,和我的美国家庭培养深厚感情的同时也让自己英语能力大幅提高,这些谈话不像平时的生活对话,它的内容是那么宽泛,极大地扩大了我的词汇量。”
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尽管有趣,但是同样占去了汤玫捷大量的时间,美国学生是用牺牲学习时间来运动,但是汤玫捷只能牺牲睡眠时间来弥补,赶论文成了汤玫捷最深刻的记忆。“好几次我都是第二天要交作业,头天半夜还在赶论文。”而在课堂上,汤玫捷也永远都是提问最多的一个。
美国中学生不像国内只需要做题,一个十一年级的学生期末要完成一篇20页长度的论文。在国内中学论文练习的缺乏,汤玫捷不得不从论文格式开始从头学习,不过正是这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她学会学术研究的方法。“怎样去分析一个问题和解决一个问题,这种研究的能力是我在希德威尔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
在希德威尔学校写给哈佛的推荐信中,汤玫捷在文科上的突出表现被浓墨重彩地提及,她的出现改变了学校以为中国学生只会“做数学题”的印象。回顾自己成绩的取得,汤玫捷说:“我很欣赏天才,但是我自己不是天才,我在语言和口头表达上有一定天赋,但后天的努力是一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