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了新东方的哈佛妈妈周容老师。
主持人:我特别想了解的是,您送过很多学生到像哈佛这样名校读书。我想了解一下要去哈佛读书是不是有一种特定的做法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培训模式呢?能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我还想知道一下什么样的学生会被这种名校录取呢?
周容:我被称为哈佛妈妈主要是学生这样叫起来的,我确实送过一些学生进到哈佛这一类的顶尖学校,学生这样讲对我是一个尊重,我也把它视为是一个激励和刺激。大家之所以这样子称呼我,更多是对我工作的期望或者是压力。并不以这样的名誉来给自己施加多大的光环。
在帮助这些学生的过程当中,我确确实实的意识到,谁能够进入顶尖名校,谁现在还不具备这样子的条件,或者还没有准备好,我对于这些因素有这样子的一种判断:对于这些优秀的孩子,我一直的看法是——他们确确实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在学校里面被视为一种口号或者理想的状态。
真正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校里面不是多数。我所看到的学生他们有着非常优秀的在校成绩,不仅仅是在校的成绩,他们可能名列前茅。他们在其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面,也都能够学的很深入、很投入。比如说我有学生喜欢中国历史,他们会对中国某一段历史进行深入的学习,他们能够讲出这一段历史当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扮演的角色在历史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对这个社会所起到的推动影响的力量,他们能够讲的很清楚。
有的学生他们喜欢数学,他们能够把数学学到非常精深的地步,也有学生喜欢计算机,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个学生来见我的时候,他说他对计算机感兴趣,在我还没有看到苹果之前,他很神奇的用手指操纵计算机上的内容了。我也看到我们喜欢机械的学生,可以做出来一个遥控的小汽车。学生说喜欢动手做一些小的机械产品,他们就有可能能够做出来家里面实用的一些生活中的用具,或者是说他们能够想到自己要去做一些相应的程序。学生的智慧超出我的想象,他们对学科涉入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成人所期待的,一个十七八岁能够完成到的程度。
从学科上学习他们是这样,而我们所讲的品德,他怎么样社会,周围的人,我看到有一些学生不仅仅是说我去帮助了哪一个孩子,我去给哪些老人一些照顾,不仅仅是做到这样的层面。而是在这样的帮助照顾的基础之上,他们能够组织他周围的一群人做这些事情,他们能够把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让大家做了,让大家思考,让这个社会更好地去关注这件事情。
比如说我有一个学生,他去西藏去做了一次支教,回来以后他把他的体会在演讲当中作为他演讲的内容,呼吁社会来共同关注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他让这个社会关注,他还写出学术论文,他让学者们,政府的决策者们也都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些孩子们的呼声。
他的这种社会,他不仅仅是自己的行动,他是他的一种思想,他可能是他未来的一种奋斗目标,他真的要去推动这个社会去进步去发展了。
我也看到我的一个学生说他关注自闭症,他在很多地方呼吁这个社会,去这些自闭症的孩子,他也和这个社会,联系社会的力量一起建了一个中国的第一个自闭症的康复中心,他也把这样子的一个理念,这样的做法,因为要到美国读中学,他把这样的思想带到美国,在美国也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我们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只有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把事情做到这样的深入,这是我们大人都可能想象不到的,都做不出来的事情。所以我举了这样的两个例子,从“德”上面说到这些孩子做的事情。我们说到“体”,我们的这些孩子我有学生他们可能是人大附中或者北京四中著名中学的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仍然会每天抽出来一些时间,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做体育锻炼。我有一个学生,他游泳游到国家专业的水平,他拿到专业一个三级还是几级的证书。我今年又有一个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在这么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还能够在体育运动上面有这么出色的表现,这也是让我感到很好的。
大家都认为印象当中,运动员他们一旦成为专业运动员,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不仅能抽出时间,还能那么优秀,我确确实实看到了这样的实际例子。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喜欢艺术,有一个学生很喜欢钢琴,每天只有半天的时间上学,半天的时间在家里面。按说他应该走音乐、艺术方面的专业特长,去考试音乐艺术学院。但是他是人大附中最优秀的人之一。他要像其他人一样,申请顶尖学校的这种基础文化的一个学科的学习。他在班级里面他的排名很高,可以说排在班上最前面的几个学生,他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所谓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SAT也都考到非常高的水平。托福考到110多分,SAT考到2300多分,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的程度。这些学生让我看到在他们学业之外他们培养出来的优秀,而这个学生在不是说他的时间除了学习,除了钢琴,他的情商也是很高,他在学校里面担任学生会主席,用他钢琴的特长去参加音乐会,并且他自己为了失学儿童,为了残疾儿童去募捐这样子的专业钢琴音乐会。
也参加过一些社会的其他方面一些公益组织,他还办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他把很多乐曲,历史名人的音乐作品他放到网站上去,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到这样的一种艺术熏陶。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网站,通过这样的一个音乐艺术的普及,让更偏远一些地方的孩子们,也能够从这样的网络的资源里面去得到学习。
我就记得我小的时候,我非常希望去学习,但是我苦于没有这样的资源和机会,当时有这样的网络存在,我能够知道在网上也可以这样学习,也许我今天会对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或者说我有更多的喜欢。但是我当时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喜欢的程度上,我没有这样的一些资源去深入的学习,去系统的学习。
我就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仅让自己优秀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带动周围的一群人,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他们同样的资源和教育。所有的这些人,他们让我感动,我相信了解他们的人也会为他们的作为感动。
当然他们再去申请名校的时候,他们会向名校展示这些,名校也会欣赏这样的品质,名校要培养也就是这些,我们所看到的未来的这种领袖的苗子。
主持人:其实在这还有很多的朋友会认为,美国的名校录取是不是有一定框架的标准,只要是我们的中国学生完成了框架里面的每一项标准,就能够被录取,对这个您有怎么样的看法?
周容:如果说有一定的框架标准,我认为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所有的名校录取里面没有系统的总结出来,说哪的框架标准就是“德、智、体、美、劳”。可能讲到了要优秀、要全面发展,但是没有这样几个点的总结。
我觉得中国人总结的特别好,用这样子的几个方面,如果我们的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这些,那就是这些学校所重视的。只不过我们每一个人走的路程不太一样,有的人走的更远一些,有的人刚刚起步,只要我们朝这方向发展,尽管在你十七八岁的时候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日后还会有机会。所以我们有的学生不是本科就进入到名校,有可能是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是在读博士的时候,才走进这些名校,也有的人他有可能是在工作了以后,甚至工作了很长时间以后还是跨进这样的名校。所以如果要说大家有名校情结,我相信这是一种好的力量,它会促进人的发展,同时它也会促进整个社会向上的积极力量,这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留学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有一些学生和家长还是存在一个盲目的阶段。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出国留学之后不能更适应海外的环境,不能适应学校当地的生活,可能会考虑到一个转学。甚至有一些更极端的学生考虑到拿一个假文凭回来应付父母,您对这个方面有什么看法?
周容:我接触到更多的学生是从低一级的学校转向更好的学校。中国学生普遍意义上讲,向上的总体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那么多人当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在走下坡路。我认为走下坡路的学生不外乎是两种情况:第一,他在走之前,家长可能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以及为了这样的期望,有一些不适宜的做法。
申请出国的时候,尤其是比如说美国的顶尖学校,他在要求的时候,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他们说它是宽进严出,对学生没有要求你把你所提到的、你获得的奖状、你获得的所有东西都需要把证本寄给他,说你获得了什么奖励,可能就信任你什么样的奖励。但是他的信任是建立在你真实的基础上面,很多学生在知道需要提交正本的资料的时候,他可能就有很多时候,给他有一种夸大的成分,甚至虚假的成分,完全无中生有的提交了一些信息,提交了自己虚假的获奖信息,提交了自己虚假的成绩报告,也有可能还提交了虚假的老师的推荐。包括自己的一些自述的内容,关于自己介绍的内容,全都是虚假的。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依据这些虚假的信息把学生录取到学校,但是你进入学校并不是终结,因为学校它有着一步一步更加严格的措施来去考核学生。学生进到学校以后马上面临到学习,每一次在学校里面的考试。我听到这样子的一个信息,在几年前,国内西北地区有一个学生,用了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让他走进了哈佛,大家都是最为向往的学校。进到这个学校以后,一个学期以后再也不见踪影了,大家说他是提交了虚假的信息。
可能假的成绩报告,假的这些东西让他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但是他却获不得一直的成功,你马上面对的课程就可能跟不上。你马上面对的再次考试就通不过。你只要通不过考试就会自然淘汰,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到你。类似于这些人,他们被淘汰,我觉得整个社会是会拍手称快。他等于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希望家长能更加客观,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留学,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过高的期待他今天是什么样的程度,让他在正常的渠道去他合适的院校,只要他优秀,或者他大器晚成。昨天不够努力,但是他今天意识到了需要更多的努力,他只要从今天开始,他更加努力,更加用心,他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以后会走的更好,如果不切合实际,走进他不该去的地方,他不能够适应他必然从高处滑下来,那个时候家长也帮不了了,任何其他人也不会认可他,整个社会会对他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他是一个欺骗者,社会也不会原谅他。
美国社会大家称为是一个信用社会,一旦社会给予你的机会不会太多。给予你这样的机会,给予你信任的时候,你自己毁掉了你的信任,别人再也帮不了你了。有的时候孩子遇到这样子的情况,家长可能怨孩子不争气,最该埋怨的是家长,孩子对家长的埋怨是一生一世的。因为他的不切合实际的期待,毁了他的一生。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广大家长朋友们非常注重的一点。其实在这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我们知道您是在我们留学行业里面,尤其是做美国业务,您是我们的前辈。很多您送出去的名校的学生,他们现在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名校是不是会给他们带来就业上非常好的竞争力呢?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
周容:进到名校的学生确确实实得到更好更多的资源。我就在前天还见到了过感恩节回国探亲的学生。两年过去了,他确实让我刮目相看。我问他你圣诞节还回来吗,他说现在不能够完全定下来,我说感恩节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为什么从美国回来?你是钱太多了,还是怎么?他说我有很多事情需要和家长商量,另外我也需要回国进行一个面试。他面试的是什么呢?他要面试的是明年暑假到国际型的跨国公司的一个实习的机会。他只能够利用假期的时间。这边在上班,利用假期来进行面试一举多得。他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学校给了他更多的机会,他更多的是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可能是周围人,有更多的这样子的借鉴或者是信息,来自于别人的一种刺激,一些压力,让他的节奏变的比别人要更快。他似乎目标变的更加清晰。所以我有一个学生,刚刚大二结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他已经得到了在美国非常受尊重的一个公司——微软。他已经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工作机会。为什么在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微软就能够向两年之后才能到这个公司工作的人发放录用通知?在于微软在让他实习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他的优秀,看到他未来发展的这个潜力,所以他早早的把这样的工作机会给了他。这样子的学生也让我们看到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显然不会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两年的教育,就能够让他有这样的一个出色,显然和名校的环境,名校给他的节奏,名校给他的信息的刺激有一定的关系。
我也有学生在前一段时间,我见到一个学生是从麻省理工毕业。她刚刚才毕业到现在为止一年半的时间,她已经从摩根斯坦利(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行之一),已经从摩根斯坦利辞职回来了,我问她为什么人们向往的投行出来?你多么不容易走进这样的机构,为什么你才工作这么短的时间出来?她说,我进到这家公司确确实实经历了30多轮的面试,而且是在摩根斯坦利美国总部工作,她所在的部门,她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非常非常难以进入的地方。因为她的名校教育,因为她自己的努力,因为她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她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应该倍感珍惜才对,对于我来讲,我的一份工作做了十几年了,我们不敢想象她为什么那么难得到的让千万人羡慕的机会会这么快放弃。
她说我用了9个月的时间,我把它整个流程,它整个的操作的我已经学会了,我又用了剩下来几个月的时间熟悉了它整个工作,我做能够做的所有的事情。如果我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它对我来讲只是一个工作,不再是我的收获。而在我这个年龄,她刚刚才大学毕业,今年刚刚23岁,在我这个年龄我认为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我需要更多的去汲取营养,而不是现在让我去待下来挣钱。所以她说,我在这个地方当我感觉到我的职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的时候,我去找到我周围的同事,找到我的上司,我跟他分析,我的这种情况,我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也得到他们对我选择的一种支持,他们也建议我能够这个时候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去寻求更高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如果要是说发展的最好的话,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状态。
她希望得到什么,她就能够得到什么;她希望自己在什么样的位置,他就可以走到那样子的位置。可能是大家最为羡慕的一个东西,但是她从来不联展,她看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她说我需要更多的了解这社会,这个社会需要我能做些什么,我决定从这个公司出来。她似乎现在是处于一种无业的状态,但是事实上她比她在工作的状态下要更加繁忙。因为这个社会是一本更厚的书,我需要静下来心好好读这本书。我能够感受到她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你似乎看到她在无业的状态下,她仍然是有计划有目标。她说我给自己两年的时间,我让自己更好地了解社会,我下面要再什么,两年之后我可能要回到学校去。因为我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她认为自己在28岁的时候,可能能够完全停下来脚步,然求在她正确的职业轨道上面发展一段时间。
我就在想,到21岁的时候,她从世界的顶尖名校出来,23岁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寻求更高的一个目标了。到了25岁的时候,她可能走进世界上最顶尖的商学院或者其他的一个研究生院,她有一个更高的期望,对自己有了更加充实的充电。到27岁的时候她可能迈入了职场,到28岁的时候应该在自己合适的职业轨道上面发展一段时间了。我相信那个时候她一定是大家所期待的,是能够出来一些让我们刮目相看的或者对社会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那样子的一些思想,或者职业上的一种发力。我们能够期待了。
我认为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这样子的情况在目前我们的学生当中,并不少见。她回来了以后也有同一届的学生跟我谈,问我老师你觉得她的做法你能理解吗?你支持吗?大家其实都在去思考,不断地站在一个高度上,想着自己走进另一个高度,我感受到这些学生和普通学生最大的一个区别,他们总是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推动着他们,他们自身有一种叫内动力在驱使他们。
很多学生有可能还不够优秀,还没有走到她能够走的高度,已经停下了脚步。她已经认为我已经走到了自己的什么什么样的位置,必然像这样的人,他可能会逐渐的被社会淘汰,所以我觉得这是名校学生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普通学生,最大的一个区别。
主持人:其实在这我还知道您刚刚提到您的孩子在国外留学,也是一个家长的身份,您曾经在您孩子留学的阶段,帮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您觉得父母准备留学,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他们的留学更有帮助?
周容:我觉得家长是一种辅助的作用,家长在什么时候是主动,家长在孩子初中以前他是一个主要的角色,那个时候孩子们他们自己还没有形成思想,他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去规范自己。所以在他们的行为,比如说他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他彻底没有意识的时候,这时候家长是一个主导体到他们上中学了;他们逐渐有自己的意识,有周围的同学还有学校的老师,家长应该慢慢地适应要从主动的一个主要的位置,慢慢退到幕后去了,退到辅助的位置上。我辅助老师,在检查他的作业,我辅助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成型,我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意见。也许我不是一个特别称职的家长,也许我是从一些优秀的家长那学了一些,也许是我自己管教过程中的无奈,我在他上了初中以后,开始逐渐地退到了一个辅助的位置,不再是控制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自己像是拉着个风筝,虽然风筝已经开始自己在飞了,还是有一根线在我手上,我始终知道他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始终知道他在什么样的时候我要拉一拉,让他飞的更高。
我给他提供了一些意见,我希望他在假期的时候,比如说利用假期去托福、SAT的学习,我提醒他利用假期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一些实验,读一些书,我也问他老师给了他布置了什么,老师布置之外,我建议他去读什么。毕竟他还不够成熟,我也跟他像是朋友一样,跟他有一些约法三章,你能够做到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你能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他慢慢地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也有了自己奋斗的一个目标。所以他不算是最优秀,但是我总是感觉到他基本上他实现了他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些目标。当他自己比如说他希望自己这个学期的每一门课考到90分,当他自己考不到的时候,他自己会对自己有一个分析,有一个惩罚。
我对他,可能失去了奖励,但是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惩罚,因为他自己已经给自己相应的惩罚。到了后面他在想到,我到底是“在中国读书”还是“我要出去读书”,我会跟他去分析学校的情况怎么样,我也让他尝试我当时并没有特意的,一定要告诉他“你一定要出国”,或者“一定要高考”,我只是希望他一定要完成课内的学习,因为我对自己的孩子讲话,跟学生讲话一样。无论是出国读书还是在国内读书,你都是在读书。你都逃离不了你过去的基础知识,如果你今天没有把你这些基础打扎实,你下一步再学习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和困惑。我有要求的话,我就永远不妥协的是你课内学习。课内学习之外我建议他学这些课程,如果你已经定下来这个目标,但是你又对你的目标随意的话,我可能会给他一些鞭策。背单词的时候,这不是学校要求的,标准化考试成绩都是你给自己加的码,你已经要去学了,学的过程比较痛苦。
“我今天有作业”“明天有什么活动?”“今天的单词不能完成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一般不饶恕,绝不迁就。既然我们已经定下来这样的目标,已经说我们“今天一定要一个词条的单词”、“今天一定完成”,不完成就不要休息。我记得我是有过一两次特别严厉的时候,到了十一点半,我说今天的单词背完了吗,他说没有时间,我说那不行。到十一点半了,我现在背背不了了,我困了,我说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他就跟我抵抗,一直到了十二点,我也扛不住,我也困了,我就跪着,坐在床上,躺着肯定就睡着了。我就跪在床上,没有办法睡下去。到那样子,等他的时候也还是困,我就试着让自己站起来跳,他看到你真的不妥协,一定要背下去,他也没办法了,只好今天一直跟你一起背到十二点半。
到了第二次他感觉到,不可能妥协的,你无论到什么时候,你在十点钟完成,十一点钟完成也是完成,还不如早一点完成。慢慢形成习惯也就好了,我好想感觉到我已经退到了辅助的位置,但是时不时有可能家长你还会站到一个主动的位置,因为当他在不自觉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你是需要有一些帮助的,但是有一条,我觉得我并不超越,那就是一定尊重他的意见。比如说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就会问他,“你想学什么”,“你想去什么学校”。他说“我想去这个学校”,那“我们就申请这个学校”。你想选择,学校有这么多的专业,意向性的是什么?对美国专业选择来讲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一定尊重他,我问他你想学什么就选择什么。最后这个申请虽然我懂,我帮助很多学生做过申请,但是我自己孩子的申请我确是让他自己做的。我在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参与地方,我进行修改的地方,有,但是我一定让他占主导位置,让他自己去做。
最后我问他,“你检查了没有”、 “什么时候该提交了?”我一定让他自己签字,自己提交,他感觉到所有的决定当是他自己做的。到学校好也好,不好也好,是他自己的选择。专业也是他选择,难也好,易也好,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也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事实证明他喜欢他自己的选择,他喜欢他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至于,他能够做到什么样子的成功,那是他自己的能力所在,在这个社会上最优秀永远只是个别人,普通是大部分的留学生。我相信他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也不是最差的。他选择了自己的选择,他做了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如果要是说作为一个家长,有什么能够建议其他家长的话,我希望家长们不要过渡地干预孩子的决定。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我在征求所谓的成功学生家长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有类似这样的说法。当孩子们去决定的时候,不要过渡的参与和干涉。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详细的讲解,希望赴海外的留学生朋友们对留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希望他们每一个选择是他们自己最满意的。
周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