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高考理科状元申请出国留学,被美国顶尖名校拒录的消息一传出,舆论惊呼:这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不被名校录取!中国人早已把“高考状元”与“名校录取”划为了等号了。而这在西方是不完全成立的。
2010年年初,美国哈佛大学优秀生及全家,与广大同学和家长分享了成功申请美国名校的诀窍。在此,我们将通过中国和美国华裔两位高考状元的个人条件和申请过程,告诉大家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失利的原因在哪里。
他们的在校成绩和个人背景相近:
李泰伯: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的班长、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三次获得大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各科大考经常名列前茅。
戴成欣:自小在美国长大,中学成绩就优异,曾获得过AP课程优秀奖学金、新泽西州政府中学科学奖学金、全美Johnson&Johnson全球总部优秀成绩奖学金。曾在2008年和2009年入围全美生物奥林匹克半决赛资格,同年获费城模拟联合国最佳辩手奖等。最终她以GPA满分的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South Brunswick 中学。被哈佛大学录取。
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成长道路相似:
李泰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兴趣异常广泛。从小学习钢琴,高二选修了美术和音乐创作,并为自己的父亲编创了原创手机铃声。曾在人大附中开设了一门模拟联合国的选修课,是为数不多的由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戴成欣:兴趣广泛,社会实践丰富,热爱运动,乐于助人。从小学钢琴,然后打棒球,足球,篮球,到初中参加校游泳队,获得过新泽西州体育奖。她曾在高中阶段开设了自己的一间培训公司,专门辅导一些孩子参加SAT, PSAT考试,还教授别人如何写中学作文和大学论文。高中连续三年都是母校的模拟联合国主席。
他们的申请结果大相径庭:
李泰伯:他申请了美国11所顶级名校都拒录了。
戴成欣:她申请了美国13所顶级名校几乎都录了。而她最终选择去了哈佛大学。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个人综合素质很好的学生,但是他们申请美国顶尖名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差距在哪里呢?
申请文书的思路和写作手法完全不同:
李泰伯:我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最后全面照顾的结果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照顾到。(李泰伯自述)
戴成欣:申请大学的时候找到一个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很重要的,平时我参加许多俱乐部,我参加模拟联合国,参加学校的舞队、科学队、考试团队,还有很多其他的课外活动,但是你不一定要参加那么多课外活动,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比如模拟联合国俱乐部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俱乐部,然后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特别出色,所有人都会注意你。大学喜欢你在某一个方面特别突出,而不是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
戴成欣的申请个人陈述文章被评为“2009哈佛最佳新生文章”,她究竟写了些什么打动了考官呢?
戴成欣说:“我写了两篇主题文章,一篇500字的文章是写模拟联合国主持捐钱,怎么主持这个活动等小故事。另外一篇文章写了比较特别的经验。”
戴成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有朋友从上海刚来美国,他一句英文都听不懂,我是我们班上唯一的华裔的孩子,然后我的老师让我给他当翻译。我那时候中文其实不是很好,但是通过那一个月以后,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中体会到了我的中国背景的重要性,我觉得这篇文章比较特别,很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我被哈佛录取的时候,招生办公室还给我写了信,说我的文章很特别,留下很深印象。
专家提醒广大同学和家长,在写美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时,不一定是非常宏伟的事,反而说一些具体的事情,能让人很自然能明白你的个人品质。它不需要讲长篇大论,不需要说空话,也不需要写太难懂的内容。通过某些很小很小的事,甚至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偏偏就是这些事情打动了哈佛的招生委员会,打动了他们的心。
可见,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个人综合素质,都非常重要,而如何通过文书展现自己的品质,让招生官员看到你的独特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的对比分析,了解美国名校申请规律,让你的特质从文书堆里脱颖而出。只要在准备申请文书时,往这个方向去靠,相信即使你申请不到哈佛大学,也会申请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