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0年成功转学进入美国一所大学,现就读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攻读金融学学士学位并辅修数学专业。
美国的课堂教学先从学生选课开始。和国内的班级制度不一样,在美国的大学,学生自主选课。大学将所有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人文类、政史类、科学类,专业课等。各专业规定了学生对每一类课程要修够的相应学分,每门课有1个到6个学分不等。学生可在各类别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一般在学期开始前在网上完成选课,网上注册成功后,名字就可以显示在任课老师的名单中。
本科课程大多都是讲座性质(lecture-based),任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并配合实验和投影仪等。学生在座位上听讲、记笔记,偶尔会有课堂讨论和发言。课堂的容量一般由三五十人到三五百人不等。所以学生如果可以坐在教室前排,会有更好的听课效果,还可与教授互动。
每学期初,教授会在网上公示教学大纲(syllabus),其中包含评分制度、上课进度、交作业的截止日期、每次考试的时间,以便学生规划自己的时间。
评分制度往往是中国学生关注的焦点。我的经验是每学期一般有四次大型考试,一般是一个月进行一次,总共三次,再加学期末的综合考试。只有学期末的考试会涵盖一个学期的综合内容。一般一次阶段性考试的分值占总分的15%左右。期末考试占总分值的25%左右。剩下的30%分值来源于出勤、作业和小测验。
在我们学校,教授一般会以上课提问的方式检查出勤,每周留作业一到两次、小测验一次,都在网上完成。截止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关闭,学生无法再提交。对每个学生来说,截止日期至关重要。对每门课,教授都有权对分值和比例进行微调。对一些专业课,教授还会设置实验课或习题课(在美国统称lab), 由助教授课,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或进行习题练习。此外,教授还会根据学生出勤状况、考试平均成绩奖励学生额外分数(bonus)。但这个由教授自行掌控,有较大灵活性,不同教授差异显著。
相信大家看完上述文字,可以深刻感受到美国的大学对“过程管理”很重视。在美国,拿高分,取得理想的平均成绩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持续努力的结果。学生在课前要熟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结合自身发现难点,进行批注;上课时,深刻理解教授对知识点的讲解,认真听取教授所举的例子;课后反复研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方能孰能生巧,融会贯通,收获满意的成绩。(留美学生 孙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