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牌教授做朋友
华师一附中毕业生陈熹翰高考以理科637分被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录取,即将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化学博士,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陈熹翰展示了另外一种内地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不愿将大量时间用在社团活动中、不愿改变自己去迎合任何人,他和学校的研究生、教授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从他们那里汲取大量新知和经验。在科大,陈熹翰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港校的教授来自全世界,有美国两院院士,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个个都是‘大牌’,但他们对学生从来没有架子。”陈熹翰说,只要愿意,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当面向教授求教。
动手比动笔更重要
郑子辰,2009年从武汉六中毕业,高考以理科658分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录取。“在港校,教学、考试更注重实用性,鼓励学生动手,来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平时作业不交没人催,全靠自觉。”郑子辰说,上“微处理应用”这门课,他和班上同学组成三人帮,动手做“变魔法的机器人”。学校实验室提供基本材料,不够的再到深水?电子市场买,校方可以报销。既要买材料,还要编程,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机器人还被教授推荐参加机器人技能大赛。“这门课评分时,动手成绩占65%,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25%。”
香港大学商学院会计与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万宇行毕业于华师一附中。谈到小组作业,他说,学生们会自由组合,一般为4-7人,自行制订作业方案,分配任务,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份报告,制作PPT,再向教授进行演示说明。“曾经有学生不做事,只求挂名,这样的情况一次就足够证明他们的坏名声了,名声一坏,以后谁也不会再和他们合作了,那将是‘杯具’。”
编辑推荐:
高中生出国留学学全盘规划
专家:出国留学专业一一解读
2012年美国最佳650所本科院校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