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人流动性大和私有化程度高有关,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公有私有本身都不妨碍人员流动,比如,美国如果有全民公有医疗系统,大家就更不会因为担心保险问题不敢搬家;实际上,美国的联邦政府单位,比如邮政局的人员流动性不比其他单位低
有文章说美国一年搬家的人口高达五千万,有人因此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漂泊?搬家了公共服务、福利等又怎么处理呢?2011年11月美国统计局刚好公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主要对2008~2009年之间搬家的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这两年每年搬家的人口有三千七百万,略低于历史最高水平的四千四百万。因此泛泛地说五千万倒是不太离谱。
不过,细细考究起来,说这些人都“漂泊”倒也水分不少。要说明白水分在哪里,必须先简单交代一下美国行政规划。美国地方政府基本上是州、县两级,美国每个州平均有62个县,全国有三千出头。州和县管理地方日常事务。为何不提城市呢?因为美国城市大小差别太大,以城市为单位有些不便。其实美国城市和县是两套基本独立的系统、互不管辖;大的城市跨几个县,但一个县也经常包含很多小城市,有的地方仅有十来人也自称“城市”。
67%的人是在同一个县内搬家,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在附近重新安置个家,相当多是大学生重新租房;已经工作的大概也没有换工作,实在算不上什么漂泊。有大概17%的人搬到同一个州的另外一个县,只有13%的人搬到另外的州,剩下的搬到其他国家。
不过应该说搬到其他县、其他州的人总数也不算少,那么他们的福利有没有影响呢?网上经常流传美国各种各样的福利,其中不少是有人闭门造车空想出来根本就不存在的。美国社会其实更青睐于私人机构处理这些事务,因此很多人心目中的由政府管理的“福利”在美国其实是不多的。除了教育外,美国政府管理的福利基本服务对象是老人的退休医疗和穷人家的未成年人的医疗。中青年人无论多穷都难以从政府那里拿到医疗保险的,家庭收入超过贫困线的孩子的医疗保险也一般是由父母自己负责。因此一般美国工薪阶层搬家是没有什么“福利”需要带走的。
一般人全家的医疗保险是家长在单位入伙一起买的,通常是单位出大部分的保险费用而职工出少部分;换工作则随单位换保险,也算灵活机动。美国医疗非常昂贵,任何时候没有保险都是极大的冒险。换工作时两个工作的中间空隙没有保险怎么办?这个倒不难,有法律规定在离职的一年半内,员工可以付全额买原单位的保险。不过付全额保金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月上千美元,足以让人却步;这也无妨,该法律规定了45天的缓冲期,缓冲期内保险有效但是不看病不需要交保费。过了45天也该有新工作了——这个法律也就有为跳槽者消除后顾之忧的意思。
有正式工作的人大部分买了房子,搬家一般意味着卖房。不过卖掉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有这个顾虑很多人就不敢换工作。卖房子一般要给中介费,大概是售价的7%,数目巨大,这笔消费很可能也让人受不了。如果新单位有诚意,经常愿意帮忙。有单位会承担售房损失;如果是同单位不同地区部门的内部调动,单位可能会是按稍高于市价买下房子;新单位给其他安家费也是颇为常见的。
双职工家庭一人换工作另外一个人就可能失业,很可能划不来。这方面新单位也一般愿意帮忙,如果本单位有合适职位委于重用更好,如果没有,帮忙推荐到本地的兄弟单位也是常见的事情。有孩子的家庭需要考虑上学问题,新单位也一般会出谋献策帮忙物色学校。这些也都是面试时经常讨论的话题。
除了这些经济原因,美国人还经常考虑家庭因素而搬家。美国成年人和父母经济往来不算多(但绝非某些人说的几乎没有),但是大部人还是希望能够照顾到年老的父母,因此年轻人搬到父母附近工作或者是年老的父母搬到孩子附近也是常见的事。除了搬到亲人附近,气候、环境也经常是美国人搬家的原因。几乎每年都有同事抱怨当地气候人文和老家相差太远要搬回老家。反过来,也有人因为孩子在当地长大朋友都在附近为了孩子而延缓搬家。当然搬家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好天气不能当饭吃。
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对一个社会有利无害,美国单位和政府有措施方便人员流动是很值得肯定学习的。不过要说明的是,有人说美国人流动性大和私有化程度高有关,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公有私有本身都不妨碍人员流动,比如,美国如果有全民公有医疗系统,大家就更不会因为担心保险问题不敢搬家;实际上,美国的联邦政府单位,比如邮政局的人员流动性不比其他单位低。
编辑推荐:
必备:出国留学能力评测
各国最容易就业的留学专业
经典案例:留学成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