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来,共有62万中国人出国留学,中国正在涌动出国留学的热潮。
4月6日早晨7点半,凌晨刚刚飞到西安的艳艳,就被男友王哲拉着去领结婚证了。经过在法国七八年的留学生活和11年的爱情长跑,这对大学同学终于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王哲家在西安,于是中学同学们难得地聚在了一起。这次相聚,31岁的王哲感触颇深:要是当年不出去留学的话,现在自己也像其他同学那样有车有房有孩子了。不过,虽然留学生活不如曾经想象得那么理想,可要是不出去,永远停留在想象,自己一定也会不甘心的。
如今,中国正在涌动出国留学的热潮,出国留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留学已从过去的公派留学、精英留学为主,变成了如今的自费留学、大众留学为主。据教育部门统计,仅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39700人,其中自费留学的就达到314800人。
3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澳大利亚中学教育展上,200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家长李可心希望正读初二的孩子欣欣初中毕业后可以出国。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多年,她感到如今的年轻人心理膨胀得厉害,自我感觉太好,所以希望孩子早点出去独立生活,受点磨练。对打算低龄留学的家长而言,孩子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频发的美国校园枪击案,欧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让李可心有些顾虑。她觉得澳大利亚虽然教育不算最好,但很安全,女孩子稳稳当当的就好。
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占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留学大军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就选择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
留学,对于更多孩子而言,是一次开阔眼界、独立成长的机会。张原正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建筑系读大三,在美国的半年学习让她对国外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兴趣。在美国时,她第一次接触到视觉艺术课。课上老师让学生们往白纸上撒彩色点,将一个几何体不停扩大变形,中国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用意,就问老师:什么才是好作品?老师回答:作品没有好与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这让张原感慨很深:“从小到大的学习,老师给的都是硬性标准,对与错、好与坏,原来可以不这么绝对。”
4月9日一早,老李刚进办公室,手机就震动起来。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嘟囔着:“这刚到意大利,又花100多欧!”远在瑞典读大学本科的儿子,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他那边信用卡一刷,父亲的手机就来了短信。儿子在瑞典一所公立大学读书,一年的学费8万元人民币,生活费至少要12万元左右。刚出国的时候,儿子刷卡的频率高,他这边短信提示的声音也不断,自己觉得紧张闹心,索性就把短信声音关掉了。如今,老李也习惯了每天好几条的消费通知。好在孩子进步很快,他用电子邮件告诉妈妈,不论多困难,自己都不会在国外流下一滴泪,要坚持下去,好好学习。这让老李很欣慰,他认为留学帮孩子找到了更适合的教育,也让孩子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可没有孩子的音信,家长们更紧张。一位家长说,孩子不爱和父母联系,一听见他刷卡的通知,说明这孩子在那边过的好,家长就踏实了。一次,好长时间没有消费的短信提示,他们也担心了好长时间。将孩子送出国门,对于一般家长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留学的孩子除了独自面对生活困难,还要面对成才的压力。留学对于每一个年幼的学子都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曾在日本留学6年的周楠认为,留学生涯中,学业上的收获远远小于在个人成长上的收获。他是家中独子,但留学期间也是半工半读。他说,在日本的6年,让他学会不再依靠父母生活,学会自立,这才是最重要的财富。如今,这段留学经历让他有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也能坦然承担责任。
杨乐已经在法国待了6年了,但仍然没有拿到一纸文凭。在国内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来到法国准备攻读研究生。语言和设计专业的难度,使他连续两年没能通过研究生一年级的考试,学校也不允许他继续学习下去。没有学校的接收,他就无权继续居留法国。让杨乐后悔的是,虽然他自己没有像有些留学生那样将大把时间荒废在打游戏上面,但他拿出太多时间去打工,耽误了学习,没能做好最重要的事。如今,他想继续留在法国,赚些钱再回国。但没有身份的打工,让他每天都提心吊胆。
而和他一起在餐馆打工的王哲则幸运得多。2005年,远在国内的女友艳艳,为了和他在一起,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法国,学习法语专业。艳艳为了不要家里资助,在餐馆打工,“每天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虽然苦却从没想过回去,既然出来了就要坚持下去。”艳艳说。
今年已经毕业的王哲和艳艳在是否回国的问题很挣扎。回国,意味着重新开始。他们已经适应了法国人的慢节奏,还有隔三差五的假期,随时随地的阳光和咖啡。最终他们决定在法国找一个小镇开一家中餐馆,以商人的身份留下来。王哲说:“现在辛苦点也值得,这里做生意不必像国内那样找关系,请客送礼,踏踏实实去干,就会有收获。国内的生活状态,我们已经难以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