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
姓名:Laura
硬件条件:托福105,GRE 1360+3.5, GPA 3.89
申请专业:心理学
录取结果:博士全奖 俄亥俄州立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
宾州州立大学
密歇根州立大学
硕士半奖 哥伦比亚大学
AD 马里兰大学硕士
凭我做了多年留学顾问的直觉,第一次见到Laura就感觉她是个适合做研究的学生,些许的腼腆中带着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执着。她想到美国读测量心理学的硕士,觉得有一个前100名的学校可以去就挺好了,博士、全奖这样的词甚至都没有在她的头脑中闪现过。她告诉我,读心理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心理简单,平平淡淡,自己才能快乐。虽然这话我也听过,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我觉得有别样的滋味。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美国前100名的学校中,有心理学硕士的少之又少。即使有开设课程的,大部分学校都很一般。如果要申请前100测量心理学,大部分是博士,而博士的申请难度要比硕士大的多,更何况博士至少要读5年。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硕博混申是最合适的方案。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Laura并没有想到是这种情况。她说如果有学校录取她读博士,当然是很开心的了,只要专业好,能真正学到她想学的东西,哪怕不给钱她也会去的,只是她担心她的条件不能够申请到博士。这时候,我能够给她的,是全力的支持和鼓励。
之所以鼓励Laura申请博士,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她背景的深入分析:托福105,GRE 1360+3.5, GPA 3.89,各项分数都很高;有三篇论文发表,虽然都不是核心期刊,而且只有一篇是她为第一作者,但关键是研究的方向和她申请的很一致;在学术方面,她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她做过的大大小小的项目加起来一共有10多个,这在本科生中间是不多见的。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背景文书一定很好写,那就大错特错了。光是筛选这些项目就很费一番力气,要在短短千余字的PS中把那么多的内容装进去几乎不可能,而割舍哪一个,都是个令人心痛的抉择。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决定采用“雨伞战略”。即选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项目,也就是她自己主持的一个项目着重来写,作为整个PS的支撑,其他项目按照与主要项目的相关性来进行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团队精神、知识储备和研究方向,为她的申请支起一把大伞。
申请,不只有分数,还要学会展现自己。申请中的一天,Harvard和U Penn 要去Laura的学校面试招生,但明确表明是针对研究生,起初作为本科生的她不敢去,我坚持鼓励她去看看。当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时,不争取一定得不到,但如果争取了,起码就有50%成功的几率。虽然后来到场后发现没有合适的方向,她还是和几个教授了解了美国的心理学发展情况,还得到了老师的建议,帮她推荐了几所专业不错的学校。
博士申请和硕士申请很大的区别还在于申博要套磁,这对于一个对套磁一无所知的本科生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称谓、段落、语法、研究方向,Laura让我一项项帮她检查了第一封套磁信,小心翼翼地发了出去。从此,便开始了和美国各所院校教授的“大串联”。
刚开始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导师说马上要退休了,有的说马上要调到别的学校了,有的导师大半个月不回信。Laura快要对自己放弃了,我鼓励她, 这些都是正常的,要坚持,所以才有了她以后套磁套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以至于她有一次不好意思地跟我说,她发套磁信都发上瘾了。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效的套磁,才有了多个学校争抢录取她的情景。
随后,陆续有几个学校给她电话面试,她第一次收到电话面试的邮件时真有些不知所措。我告诉她不要怕,让她把我们准备的面试要点贴在电话旁边,每天看。到最后,她对面试有了充足的信心,那张面试要点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精神鼓励,而不是答案。
有人说,走到面试,你的申请就成功了一半。果不其然,经过了一个月的面试大战,Laura拿到了马里兰的硕士AD, 俄亥俄州立、明尼苏达、宾州州立、密歇根州立的博士全奖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半奖。
Laura最终选择了去密歇根州立大学,虽然这所学校的排名不高,但是该校有个心理学界很有威望的导师。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这个老师和她很聊得来,她很希望在这位博导的指导下读完博士。
接近一年的申请过去了,Laura还是那个女孩,心理简单,平平淡淡。不用尝试改变世界,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好。她是我申请的一个奇迹,而她更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