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制与考试改革是香港历史上重大的教育改革,对香港的教育及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推行新学制,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于1998年初开展教育制度讨论与咨询。至2000年7月底,共收到超过3万份意见书。在此基础上,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于2000年9月公布《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具体勾划出改革的蓝图,将原来的“523”学制变成“334”学制。>>点击进入中国香港留学频道
经过两个阶段的公众咨询,香港教育统筹局(现为香港教育局)于2005年发表了《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教育未来的行动方案》,决定由2009年起在香港实施新学制。在评核机制方面,出运用多元化的评核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小三、小六三)设立中、英、数基本能力评估。设立新的公开试,2012年开始取代原来的HKCEE和HKALE。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考评局作为香港教育的法定考试机构,自咨询阶段起就全面启动了香港文凭试的准备工作,以配合新学制的实施。
香港2009年开始实施新学制,由原来英系学制“523”(中学5年、预科2年、大学3年)改成“334”学制(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考试制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脱离了英系轨道,但并没有和谁接轨。而是用新的香港中学文凭(HKDSE)考试取代了原来的中学会考(HKCEE)和高级程度会考(HKALE):既有统一考试,又有校本评核(国内也称为校内评定)去评价统考难以考查的能力;既有4个必考的核心科目,又有多达20个选考科目充分照顾学生兴趣;既有高中学业评价的功能,又有高考选拔的功能;通过等值技术,不仅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等级有可比性,跨年度的成绩等级也有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元评价。
香港文凭试的政策设计非常复杂,可以说是世界罕见:4个必考科目,20个选考科目,分卷设计(例如英国语文有聆听、说活、阅读、写作分卷)和校本评核,模块化试题(例如英国语文的聆听和阅读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而且选考模块还有难易之分),全科——半科设计(除了物理、化学、生物外,还可以任选其中两科组合起来的组合科学),等等。复杂的政策设计后面,需要诸多的技术配合。香港政府2004年开始拨款立项,考评局在全球招聘项目研究人员,陆续研究、设计、开发和实验了一整套与政策配套的技术措施,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这个过程中,香港考评局研究及发展委员会起到了监理作用。
香港文凭试的4个必考科目除了数学外,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通识教育包含校本评核,20个选考科目中过半数包含校本评核。校本评核分数按15-50%(绝大多数是20%)的比例加入学科总分中,需要很多的配套技术和措施。
在香港,虽然有的科目(如化学、设计与技术等)引进校本评核已经有二三十年历史,但要在中国语文和英国语文这样的必考科目引入校本评核还是引起很大争论,除了关注分数可比性,也担心校本评核会加重师生负担。结果是这些科目的校本评核的权重设置得比原来建议的低。
国内至少目前还未具备在大学招生考试中引入校本评核的环境:一是国内的学校地区差异太大,校内评分根本没有可比性;二是社会缺乏信用,没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会放心让任课教师评分。有些省份已经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供招生参考,这些统考以外的综合素质评价或者其他类似的成绩,如果有朝一日要计入高考总分的话,必须有系统的技术措施配合,尽量保证公平公正。
相关阅读推荐: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
新浪官方微博:@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 http://e.weibo.com/xdflx
官方微信: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帐号:xdfqia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