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一所大学相邻。闲暇时间,我常去大学操场锻炼身体。操场常年开放,出入非常方便,虽然简陋,但是春夏能嗅闻草木的清香,夜晚能沐清风赏明月,在运动中享受自然的趣味。也许是由于这种种好处,操场里经常可见到本校的学生、教师及附近居民在运动健身。可自从操场改建成塑胶跑道后,每次去操场,我总是看到铁栅门紧锁,门边挂了一个牌子,上面详细罗列着操场使用规定,大致是要想进入操场,外来人员要交费,本校老师及家属要办出入证,而且操场限时开放,学生上体育课任课教师要提前预约等等。于是,操场绝大部分时间被锁闭了。从操场外的铁栅栏向里望去,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点击进入德国留学频道
这触发了我的思考:校方修整操场的目的是什么呢?操场的前后转变看似是小事一桩,但它折射出一种价值观:把物质放在首位,而忽视人的存在,由此导致一种封闭狭隘的心态。如果以此推之,用这样的心态办学,大学怎么会有创新和进步呢?
德国的洪堡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由德国教育大臣洪堡在19世纪早期创立,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它的教师队伍云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大师,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哲学家黑格尔、叔本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曾在此任教,马克思、恩格斯、海涅等人都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洪堡大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近日阅读杨佩昌先生的文章时,我似乎有所了悟。
杨佩昌曾陪同一位学者访问洪堡大学,学者向校方提出几个问题。学者问:你们大学没有围墙和门卫,闲杂人员进来怎么办?如果非本校学生进来“蹭课”,占用本校教学资源怎么办?校方回答:我们不理解什么是闲杂人员,任何人都有权来大学参观、访问、听课,因为他们是纳税人。学者又问:外国人并不在德国纳税,也可以来听课吗?校方回答:当然可以,我们欢迎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访问。从简短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洪堡大学开放、包容的心胸和对每一个人的价值的承认和尊重。创建一所一流的大学需要很多条件,但是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最基本的条件。
开放、包容、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理念,主张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以致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礼记·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思想为根基,吸取西方大学的先进思想和制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北大,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学说流派,使北京大学出现诸多各具所长而又个性迥异的著名学者;同时也包容学生,不仅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实行旁听生制度,学术活动向社会公开。自此,北京大学的风气焕然一新,教育出现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我渴望看到一所开放包容的大学。我相信能够看到这样的大学。这种确信来自于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信仰。
【德国留学推荐】
》2015最详最全德国留学申请规划
》非211学生申请德国留学五大方法 提升录取成功率
》Spiegel发布2013年德国大学排名
想要了解更多德国留学欧洲部最新动态,请点击德国留学频道了解详情;或者拨打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转。
【更多热点资讯请关注】
新浪官方微博:@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 http://e.weibo.com/xdflx
官方微信: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帐号:xdfqiantu)
手机客户端:前途留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