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学到就业,从“软背景”到“硬实力”,职业规划越早规划越受用。如果没能在留学前着手职业规划,那么也应在留学中开始思考毕业时的就业去向。
在线咨询
1.追求热门专业
哪个行业好哪个热门就选哪个,这种不假思索的决策方式把许多问题留在了以后。这就导致热门专业扎堆学习的情况,过几年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就业难,也会在这些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近年来金融企业的入门级岗位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说专业排名固然重要,但还要看学生本身适不适合。
2.不重视实习
努力学习固然是学生的本分,但还要记得为了什么而学。学生可以从学校就业办公室(Career Office)、行业探索沙龙、校友精英及名企校园宣讲会,求职或行业分享等活动获得想要了解的行业或企业信息为未来做选择,而实习经历是来验证这个行业乃至岗位是否适合你的最有效方式。
无论之前做了哪些研究和准备,在进入职场后还是会和想象的有一定出入。工作压力、时长、未来薪酬都可以利用实习来做判断,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
3.实习经验不足
名校背景会使一名候选人获得更多名企的面试机会,但真正能否被录用还要看学生是否拥有企业想要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这包括校园实践经验、实习经历,还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充足的面试和笔试准备,缺少一项都有可能错失良机。在线咨询
4.职业规划较晚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只要在就业前准备就好,或者说留学与职业规划并不存在很大的关联。其实,我们遇到的很多成功案例都显示,越早开始规划的人越轻松就业,越晚规划的人找工作越困难。其中,有充足的相关行业实习经历的人几乎都轻松拿到自己想要的企业offer。
相反,还在迷惘、实习经历白纸一张的毕业生最容易遭拒。所以,对于就读所谓“非名校”的留学生来说,完全可以依靠科学的规划、脚踏实地的努力,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实现“弯道超车”,在职业起点这个更重要的节点上做得比未做准备的所谓“名校”毕业生更好。
从长远角度来说,兴趣、性格是否与专业匹配,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值得思考。在经历多维度的思考后明确就业方向,接下来就需要对行业做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