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海港远眺
充满历史韵味的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1550年他在万塔河边建立了赫尔辛基,但直到17世纪,城市才被移至现在的位置。18世纪中期,为对抗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瑞典在赫尔辛基周边岛屿大兴土木,这为赫尔辛基带来了额外的财富和人口增长。1809年俄罗斯打败瑞典,占领芬兰,并成立了自治的芬兰大公国,随后赫尔辛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城市并于三年后成为芬兰首都。从此,历史赋予了赫尔辛基不凡的使命,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无数的传奇和荣誉。
漫步在纵横交错且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之中,仿佛无论什么时候,总是天籁细细,苍翠森森,总是宛如驻足在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与足音。伴着满目的青绿和葳蕤点缀的石子路,享受着清爽与潮湿的海风,我们便如同第一次与这座城市融为了一体,与她一起品味着这里百年的沧桑与静谧。
大学校园一角
典雅大气又不失历史韵味的赫尔辛基不乏时代色彩的建筑。而由恩格尔所设计的参议院广场,也着实让我们悸动了一番。广场的中央立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像,四周雕像分别代表和平、科学、艺术与正义。广场北边的白色大教堂便是赫尔辛基的标志——赫尔辛基大教堂。新古典式的绿色圆顶白墙,优雅且桀骜地立在高地上,塔楼为科林斯式圆柱所环绕,用它独有的方式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的融合。
赫尔辛基白色教堂 (摄影:周成刚)
偶遇“奇装异服”的同胞
正当我们沉浸在感叹造物的神奇以及芬兰人民的创造力时,一张中国面孔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以为我们会是星期天清晨最早的一批访客,而这样一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同胞自然会引人侧目。说是奇装异服确实不为过,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参议院广场白色大教堂前,身着棕色小熊服装派发传单,已然让人感到不妥,而黄色的皮肤更是让这种“违和感”愈加强烈。有趣的是,从他稚嫩且坚毅的脸上我仿佛找到了自己10年前留学德国时的影子,于是便好奇的放下手中的相机,与他攀谈了起来。
这位年轻人果然是一位远涉重洋求学的学子,已是在芬兰读研究生的第二个年头,周末在这里发放传单。从他的脸上并没有看到因为周末早起的倦怠,更多的是从容与乐观。看着他与广场上不同肤色的游客游刃有余的交涉,自信的谈吐与干练的动作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却又大不相同。这位同学有着清晰的未来规划,他学的是管理专业,为了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选择在赫尔辛基实习,在获取了不菲的奖学金的同时,还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中国赫尔辛基学生会的活动。
和他聊的越深入,越能感受到新生代的留学生已不同从前。他们在坚毅之外更多了几分自信,和老一辈的留学生相比,他们更能适应海外留学生活,更有目的性,准备得更加完备。他们不会抱怨留学生活的枯燥与艰苦,他们更会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时间,来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身着小熊服装派发传单的同学
我不禁感慨,中国印象正是通过这些留学生们传递给世界,他们已然变成了中国文化的标签之一,他们也不断诠释着中国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这些年轻人将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许,这正是留学本身最让人神往的地方。
文:郑潇 新东方欧亚教育北京中心德国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