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看过日漫或日剧的人都知道,哪怕完全不懂日语,有时候也能猜到是啥意思。这是因为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且这些汉字词很多都和汉字的字形字义一样。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但人家不是汉语,不是汉语,不是汉语!人家叫日语。
那为什么日语中有如此多的汉字词呢?因为日本文字根本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文字根本就是从中国传入的
日本最开始没有文字,只有口语。学者斋部广成在《古语拾遗》卷首记载:
蓋聞、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伝、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当时的日本人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语交流来传达信息。大概3世纪末开始,汉字开始通过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隋书·倭国传》说:无文字,唯刻本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
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也有记载,在晋武帝太康四年、五年(即公元 284年、285年),百济王分别派遣懂汉籍经典的阿直岐、王仁带着《论语》和《急就篇》》到日本,朝拜日本当时的应神天皇,并成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讲授儒家学说。汉字就此开始传入日本。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越来越黏糊,日本派遣隋使和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这一时期汉字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官僚机构开始完善,有了官吏,需要用文字来记录朝廷政事,所以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撰写文章,写成的文章除了汉字还是汉字。
法隆寺金堂药师佛《背光铭》
日本法隆寺金堂药师佛佛像背后有一段大致写于7世纪初的铭文,被称为《背光铭》。《背光铭》的写法是这样的: 池邊大宮治天下天皇。大御身。勞賜時。歳次丙午年。召於大王天皇與太子而誓願賜我大御病太平欲坐故。将造寺薬師像作仕奉詔。然當時。崩賜造不堪。小治田大宮治天下大王天皇及東宮聖王。大命受賜而歳次丁卯年仕奉
乍一看全是汉字,但其实这并不是汉语。日本学者山口佳纪称这为“汉式和文”。因为文章由日语语序写成且有敬语表达。如“薬師像作”、“造不堪”、“大命受”这些都为日语语序,按照汉语来说应为“作薬師像”、“不堪造”、“受大命”。
很长时间内,日本贵族和知识分子都特别推崇汉字,认为会使用汉字写作,是非常尊贵的。所以日本的文字作品就逐渐多了起来。奈良时期的《日本书纪》《古事记》用的是汉式和文,平安时期连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汉式和文写的。
《古事记》 书影
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假名产生
虽然日本知识分子用汉字用得很溜,但这时的汉字对日本来说,仍旧是一种外族文字。日语和汉语终究是两个不一样的语言系统,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日语中有很多助词、敬语,但这些汉语中通通都没有。为了表示这些词,日本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去掉汉字的意义,单纯借用汉字来标出日语的读音,让日语中的口语读音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由此产生了“万叶假名”。
随着万叶假名的发展,在平安初期,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真正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
片假名的“片”,一般认为是部分的意思,为了简化万叶假名的书写,取一个汉字的一部分,比如“伊”只取“亻”,用来标音。也有学者如陆锡兴认为,片假名由中国的半字发展而来。
半字是在初唐出现的,有音无义,取字的一半用来标音,用于记乐谱。
平假名是弘法大师空海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的。草书在唐朝很受欢迎,空海在长安学习期间,也受到了草书影响。为了让万叶假名更容易书写,空海便用草书写万叶假名,写草了的万叶假名就叫做“草假名”。后来为了让草假名与汉字区分开来,日本人干脆将草假名写得更草,于是日本就有了平假名。
由万叶假名发展而来的平假名
平假名、片假名出现之后,日本文章就慢慢发展成了汉字假名混合文的样子。
汉字在传入日本的时候,为了理解汉语文章,日本人发明了训读。用“一”“二”等“返点”符号对汉语文章做语序上的调整,调前或调后,好按照日语的语法顺序进行阅读。日本人还在行与行之间用小字加入日语助词、敬语、活用词尾等,这些日语助词最开始用符号“·”表示,后用万叶假名表示。
后来,日本人在写文章的时候也用了这种方法:汉字和用万叶假名表示的日语助词、敬语混合书写。比如用来记载天皇口述命令的宣命体就是这样写成的。宣命体的写作有两种方式,一是万叶假名和汉字写得一样大,称为宣命大书体,二是万叶假名写成靠右小字,称为宣命小书体。
片假名、平假名形成之后,就取代万叶假名放入了宣命体中,假名和汉字写得一样大的宣命大书体就跟现在的汉字假名混合文没有什么区别了。
废汉字运动,日本中的汉字越来越少
江户时代晚期,批评汉字的声音开始出现。1866年,前岛密向江户将军德川庆喜递交了《汉字御废止之议》,但当时的德川幕府正处于风雨飘摇、自身难保的时候,前岛密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明治天皇上台之后,前岛密继续上书,认为汉字难学难用,学起来费时费力,建议全部改为平假名。前岛密上表n次意见,但都没有被政府采纳。1873年,他和山田敬三等人联合起草了《与日文废汉字之义》,想直接上交给天皇,利用诏勅的力量强制推行。
大久保利通知道后批评说:有很多贵族都在使用汉字,如果要废除汉字全部改为平假名,就得先打倒这些贵族,你们有什么打倒这些贵族的好办法吗?嗯?
即使被怼,前岛密依然没有放弃。他在1873年创立了启蒙社,2月份开始发行全部用平假名写成的《每日平假名新闻》,虽然三个月之后就停刊了。
尽管存在废除汉字的声音,但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仅没有废除汉字,反而在创造汉字。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用汉语词翻译西洋学术新名词,如“邮便”“电话”“科学”“哲学”等。后来日本创造的一些汉字词甚至传回了中国。
日本人想要废除汉字的想法从江户晚期以来,一直没有中断。为了限制、减少汉字的使用,日本做了很多努力:
-
1921年,临时日语调查会调查日本汉字的使用情况,指出小学教育中有3700个汉字。
-
还是1921年,东京、大阪十四家报社向全国新闻界提出希望限制汉字,因为在报刊上无限制使用汉字十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普通读者也不是很懂。
-
1923年,日本政府第一次制定面向社会的限制汉字方案——《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962个。
-
1942年,因为二战期间国粹主义抬头,汉字主查委员会制定《标准汉字表》时为了迎合废除汉字主张者,将汉字表分为常用汉字(1134)、准常用汉字(1320)、特别汉字(74)三部分,共计2528字。
-
但是此举遭到了反对废除汉字的人的强烈反对,文部大臣桥田邦彦说,汉字传到日本一千多年应该得到尊重,制定汉字表不是为了限制汉字,而是为了制定义务教育的汉字标准。所以《标准汉字表》去掉了常用汉字、准常用汉字、特别汉字的划分,规定为2669字。
-
1946年,日本政府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出台《当用汉字表》,规定汉字为1850个。
虽然日本人一直在为废除汉字、减小学习难度而努力,但实际上日语中的汉字依然是日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想要彻底摆脱汉字,可能得很久很久很久之后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欧亚留学专家。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欧亚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关注新东方欧亚教育北京中心官方公共账号,每天为你奉上留学必读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