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13所学校。
新东方欧亚教育的「香港中小学访校之行」,在春节前夕,圆满结束了。立即咨询>>>
在本次行程中,每探访一所学校,我都会问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如果作为一个家长,是否愿意让这样的环境与氛围,构成孩子学生时代的背景板的一域。
在采访校长、老师和同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我们究竟试图向香港教育中寻求一个怎样的答案。
有时,我们向学校们问着雷同的问题,得到一些意料之中的回答。有时,我们带着各自的想象进入到校园,被新的感受覆盖了臆想。
每所学校都像一个人,有其面容外形,有其独特的气质,有其行为方式,有其呼吸的节奏。
而你需要面对ta,倾听ta,与ta对话,方可认识ta。
你对ta最真实的感知,就是答案。立即咨询>>>
本次走访的13所学校,分别是:
「资助」学校
圣公会林裘谋中学
沙田区;男女校;基督教
明爱圣若瑟中学
葵青区;男女校;天主教
九龙塘学校(中学部)
九龙城区;男女校
裘锦秋中学(屯门)
屯门区;男女校
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
葵青区;男女校
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
荃湾区;男女校立即咨询>>>
「直资」学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
西贡区;男女校
福建中学附属学校
观塘区;男女校
协恩中学
九龙城区;女校;基督教
「私立」学校
一诺中学
九龙城区;男女校
香港紫荆书院
观塘区;男女校
「国际」学校
哈罗香港国际学校
思贝礼国际学校
关于每所学校最直观的面貌,和详尽的介绍与采访,将会在春节后陆续更新在「新东方香港求学」的同名视频号上。
至于本篇,就简单说说香港学校的共性吧:
对「全人教育」的一次具象化感知
香港的「全人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在知识、情感、体魄、社交、审美、道德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其成为完整、和谐发展的人。
可以这样说,香港的每所学校,无论是竞争激烈的Band1名校,还是排名普通的学校;无论是资源丰沛的直资私立学校,还是由政府资助的官津学校,都将「全人教育」贯彻得细致且深入。立即咨询>>>
你会看到,每所学校,都陈列着几面展柜,里面塞满了学生们在全港,乃至全国的各项比赛中的赫赫战绩。
这里除了知识和学科方面的竞赛,更多的,还有艺术、体育、演讲辩论、科技创新方面的竞赛。
这些奖杯与奖牌或许彰显着每所学校在不同培养领域上的实力,但作为一个在内地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在香港的教育里,你的每种兴趣爱好,都可以不止步于上上课外班那么简单,你能够看到更纵深的努力的方向,拥有更宏大的目标感。
香港的学校,是如何帮助学生们发展课外活动的呢?
通过本次访校,我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
1
首先,在香港,课外活动是被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的,有固定的课时安排,与学文化课一样,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规定的课时。
譬如,「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一到六年级,每级都编排好了活动课程的时间表,这些课程涉及文化传承、专家入课(音乐乐器、体育新兴运动、视觉艺术)、游戏探索(认识香港历史文化社区特色)、专题研习、世界公民(探究联合国教科文提出的持续发展项目)、科技课程(编程小发明)、东华德育、生命教育(人和动植物)、生涯规划(职业导向的)。
我们到访的那天,正赶上他们春节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课。校园里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节目与活动,有古典乐器演奏、写对联、做版画、投壶、射箭等等。还有财神给同学们派利是(利是里是金币巧克和一些祝福语哈哈~)。
2
其次,丰富的社团组织通常是内地同学们上了大学才能接触到的,但在香港,却是每个中小学的标配。
这些社团不是摆设,不是象征性地存在一下,而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放学后1-2个小时,学生们会各自参加社团活动,训练彩排。
它带给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培养,甚至会推动一些学生选择今后从事这方面的职业运动,或者修习相关的专业。
下午四点,协恩中学排球队正在训练中
放学后,福建中学附属学校的体操队开始了训练
3
第三,各种竞赛和选拔非常丰富。学生有很强的目标感,知道付出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以及可以获得什么。
学生所有的兴趣爱好,运动、科技、艺术,哪怕是阅读,都可以不止停留在参与上。如果你想在此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学校是完全鼓励和支持的,并且有各种竞赛渠道提供给你,让你的付出和投入,获得引以为傲的回报。
4
第四,学校设施方面很丰富,除了标配的运动场、音乐室这些,每所学校还会额外有自己独特的配置。
在学校所配备的场地与设备的加持下,学生们可以沉浸式地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设施丰富,不胜枚举,关于每所学校更加详细的介绍与展示,可以关注「新东方香港求学」的视频号来了解。
5
第五,香港的校友文化,极大地助力了学生们的课余活动。
香港的校友文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校友们以建设自己的母校为荣。许多学校的设施,就来源于校友们的资助。可以说,校友们在学生们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帮助,功不可没。
本次访校之行,是对香港「全人教育」的一次具象化感知。每到一所学校,校长或老师都热情得与我们分享着学校的教学特色,因为它们是学校的面貌,是学校的勋章。
我们讶异于香港的小朋友可以在一方校园内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先进的设备去触摸科技的前沿,通过动手实践去获得技能和刷新认知;透过的汗水淋漓的体育训练来突破体能的边界,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访问了13所学校,有一个问题是必问的,那就是:如果内地的孩子想来插班,你会给ta什么建议呢?
校长们,以及已插班的学长学姐给出的回答,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点:
能早来,则早来立即咨询>>>
香港的小学,由于小五下学期就要开启「呈分试」了,「呈分试」的成绩排名是升读中学的重要依据,所以很多小学小五开始就不再接收插班。
香港的中学,在中三下学期至中四阶段开始选科,所以想要中学插班的话,建议在此之前完成。
中学的插班,难于小学的插班,外加考虑到“孩子年龄越小,适应越快”的情况,所以建议家长们,能早来,则早来。
英语&粤语学得好,困难减半立即咨询>>>
所有被采访的插班生都表示,插班的笔面试中,数学方面问题倒不大,最大的难点是英文。如果英文不好,就算成功入学,遇到全英授课也会感到难以适应,粤语也是同理。
我们的「香港中小学访校」仍会继续,我们希望给到内地的家长们一个窗口,远程了解你所关心的香港学校,帮助家长们去和学校对话,还原在香港上学的真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