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写不好,可能问题真出在数学上-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张丽敏>日志>孩子作文写不好,可能问题真出在数学上

张丽敏 - 美国研究生留学规划主管 进入顾问主页>

向TA提问1对1
向TA咨询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张丽敏

张丽敏

美国研究生留学规划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张丽敏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孩子作文写不好,可能问题真出在数学上

    2021-01-27
     文史学者、著名作家。《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出版过10余部畅销作品,对古典文学和写作有深入研究。

    很多小朋友问我:你是靠写书吃饭的,那么作文到底该怎么写?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秘诀,写出来都是一本本的书。

    但我这篇文章想告诉孩子的,是两条别人讲的不多,但在实践中总结的、格外重要的经验:“分类”和“逻辑”。这两个概念,反倒是数学老师经常讲的。

    图片

    作文无非就是把我们认识到世界写在纸上。那么,一个孩子,从刚出生什么都不懂,是怎么慢慢认识这个世界的呢?

    首先,自然是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事物:这个叫狗狗,那个叫猫咪。这个叫苹果,那个叫梨子。

    我女儿两岁时,就能正确指认什么是“猫咪”。我当然知道,当她路上碰到一只,说“这是一只猫咪”的时候,她脑子里出现的,并不是邻居家那只黑白条纹的美短,而指的是一类相同性质的东西:一种有黑白灰花的毛、会喵喵叫、经常需要人类伺候着给它铲屎的慵懒动物。

    图片

    这就是她认识世界时获得的第一个能力:分类。

    她脑子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类别”。就像一个个小抽屉一样。每个抽屉里,才是她见过的各种具体的东西。

    OK,当一个孩子,能把一个抽屉里的事物列举几件,这不就是一篇最原始的作文吗?这个类别的名字(或者叫“集合”),不就是这篇作文的题目吗?

    比如,当我家娃说“岗岗家有一只花猫,妞妞家有一只白猫,张叔叔家有一只大肥猫”时,这就是一篇最原始的作文,题目就是它的抽屉名,叫“我们小区的猫”。

    当然,随着成长和阅历提升,孩子的认识也越来越抽象。他会知道哪些事属于“爱意”,哪些事属于“公平”,哪些事属于“善良”,哪些事属于“我的同桌”,哪些事属于“课堂纪律”,哪些事属于“友谊”……

    这一个个类别的名字,本质上,就是一个个的作文题。

    其实,命题作文的“题目”,本质上就是抽屉上的标签,是“一个类别的名字”,就是让孩子把这个类别下的事物列举几件出来。

    这就可以说破“审题”这个几乎是玄学问题的本质了。“审题”无非就是给孩子规定了一个抽屉,孩子需要去理解:这个抽屉要求把什么东西放进去。所以,所谓“跑题”很简单,就是孩子没有把他脑子里的事物,正确地分到合适的抽屉。

    比如我看过一篇作文,题目叫《学习里的苦与乐》,但这个孩子通篇在写他上课咬指甲的坏习惯。

    这当然是“跑题”,但跑题的原因,是把“上课咬指甲”这件事,错误地归到了“苦”里。他只模糊地知道:“上课咬指甲”属于“不好的事”,但“不好的事”是一个大柜子,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小抽屉。“苦”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抽屉。

    他正确地打开了大柜子,却放错了小抽屉。

    当然孩子未必理解“分类”和“集合”的概念,但我会对孩子讲:你就当你脑子里的素材是一堆苹果,题目就是一个贴了标签的篮子。当你往篮子里挑苹果的时候,每一只都要看看,是不是符合标签的规定。如果不符合,就不要放进去。

    平时,也要从分类的角度去训练孩子,让他经常思考:这件事物可以归入什么类?那件事物可以归入什么类?

    这个基本能力提升了,孩子脑子里的素材就不是一团浆糊,而是分门别类的放在了一起——就像我们平时要训练他把玩具、图书分类摆放一样。

    图片
    我家娃摆的长颈鹿爸爸、长颈鹿妈妈、长颈鹿宝宝、长颈鹿姥姥、长颈鹿奶奶……而这些个体的集合标签叫“家庭”

    合理的分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写作,本质上是在书面上展示世界,所以,写作的第一步,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才华”“灵感”“巧思”,而是“分类”。

    而且,当孩子有了主动分类的意识之后,他检索起脑子里的素材,就会比别的孩子快很多,在紧张的应试作文中就越有利。

    这当然好理解: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怎么比得上货架井井有条的仓库呢?

    所以,当我给娃搭积木时,在底座上多用了一块,我会不忘记多说一句:“这叫‘加固’。”这不仅仅是教她搭积木,而是让她把这件具体的事,放进“加固”这个比较抽象的抽屉。

    图片

    当她未来作文题里写到“加固友谊”的时候,发现她抽屉里还有这么一件事,她就有可能用她三岁时加固积木作比喻。

    图片

    当然,一篇作文不是中药铺,把一堆药材扔在一个抽屉里就完事。相同类别的素材,摆到一起之后,还需要一根线来贯穿。

    这根线,就叫“逻辑”。

    我发现有些人讲作文不太讲逻辑,喜欢说第一段讲什么,第二段讲什么,其实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总结好的逻辑,孩子只要记就行了。但我更希望授人以筌,让孩子知道,作文的底层是靠什么运作的。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有因果,一个道理的得出,总有几个论据在背后支持。这本来是非常易懂的道理。但我们学校里因为条件所限,没有专门的逻辑课,所以孩子动笔写起作文来,对文字的逻辑性并没有意识。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想念的滋味

    生活的音乐——锅碗瓢盆交响乐;生活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想念便是酸的一种 。

    我躺在沙发上,横在地板上,歪在椅子上,坐在茶几上,心中的想念占据了我的心。家里只有外婆和我,爸爸妈妈旅游去了……


    这孩子文字功底不错,很善用排比。第一段也堆了许多漂亮语句,但是这段下一段要说的“想念”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不要堆砌无关的辞藻。但是这件事本质上,是孩子不知道行文必须有逻辑。因为第一段第三句,他也模糊地知道:“想念”可以算“酸”的一种,这个逻辑是基本成立的。假如下文他写出想念为什么是“酸”的,那这个开头是OK的。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生活的音乐”“生活的颜色”,并不能推论出“想念是酸的一种”。所以捞到筐里就是菜,只要看着漂亮,有的没的全写上去了。

    又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守株待兔》,我要求孩子口头讲述。有的孩子就会这样讲:

    宋国有个种田的农夫。有一天,有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桩上。他就不种地了,天天在树桩下等着,但再也没有兔子来撞了。


    基本意思清楚了,但是,很明显讲得很幼稚,因为逻辑是不清楚的。这段话说的事情,都没有交代前因后果。应该改成:

    宋国有个种田的农夫。(他田里有一根树桩。)有一天,有一只兔子(冲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撞死了)。(他觉得能白捡到兔子吃,很不错。于是)他不种地了,天天在树桩下等着,但再也没有兔子来撞了。(这事传开之后,别人都笑话他愚蠢)


    图片

    为什么兔子会撞死?是因为1)田里有树桩。2)兔子飞奔冲上来。缺一个条件就不成立。

    如果这个孩子没有逻辑训练,他只记住了故事要点。所以当他说到“有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的时候,就会忘记提前交代一句“田里有个树桩”。

    受过逻辑训练的人,说话是过脑子的。他冒出下一句话之前,一定会先过一下:下一句话出口时,前提交代清楚了没有。如果没交代清楚,得先补完前提,再说下一句。(所以“贵人语话迟”是有道理的,因为位高权重的人,说话必须算数,他讲的话必须周密严谨,自然要多想许久)

    撞上之后怎么了?对了,这孩子也忘了交代:撞死了。没撞死跑了,农夫当然捡不到。

    农夫为什么不种地了?对了,需要解释:是因为他觉得每天白捡到一只兔子比种地省力。不然就算天天都能捡一只蚂蚱腿儿,也不足以让他抛荒。

    最后,还要有一个结果。光讲故事就完了吗?还得有一个后果:被人耻笑。但是他不说出去,别人怎么知道呢?所以“被人耻笑”这件事还缺一个条件:事情需要传出去。

    那么要写成“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别人都笑话他蠢”吗?那也未必。也许是他家人传出去的呢?或者有邻居看见了呢?所以直接说“这事传开之后”,就准确了。

    虽然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照样有因有果,有时候,一个结果,还需要几个条件同时成立。

    很多孩子写文章,就不太会前后照应,经常犯逻辑上的错误。常见的有这么几个:

    有的是推论不当,比如:“故乡的风景,是这样的美丽。所以乡亲们都过着富足的生活。”这就不合逻辑。因为风景美丽的地方,并不一定富足,也许地方偏僻,还很贫穷。

    有的是链条断裂,省略太多。又比如:“外婆给我点燃了12支生日蜡烛。我和同学们就用奶油互相抹起脸来。”

    然而这是带着明火就上手抓奶油么?而且外婆呢?离席了?还是就在边上看着?

    有的是前提错误。比如湖南台有一期《少年说》,姐姐抱怨爸爸,说爸爸经常要求她迁就妹妹。爸爸说:“你不是学过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你怎么不学习一下?”

    图片

    孔融让梨是小的让大的,并不是大的让小的。这个当爹的觉得总算知道一个谦让的故事,就随便拿来用了。

    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开头出现一个张小明,写着写着就没了。或者毫无征兆,突然冒出一个李小丽……

    我们当然可以告诉孩子:要如何分段,不要堆砌辞藻,给他多少模板……但不妨同时告诉他:文章的前言后语,必须由一条逻辑主线贯穿。前面的要能推出后面,后面的要能解释前面。平时讲话时,也要训练他前言后语的严谨性。写作时自然会顺畅凝练。

    图片


    当然,除了上面两条,还有其他的作文技巧,比如如何设置冲突,如何为人物设置两难选择,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出主人公的成长……但这都是具体的、个性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握文章的底层机制:分类和逻辑。

    我为什么会强调这些呢?因为我是靠写作吃饭的,假如我的小说里,前面出现一个张小明,后面没了,这就叫“挖坑不填”,一定会被骂的。

    假如我解读名著的文章里,出现了毫不相干的东西。比如写着写着孙悟空,突然出来一大段太行山猴群的繁殖。也一定会被编辑删掉,白费半天力气。就算编辑不删,读者看你写了两页没用的,就不会买这本书了。

    所以,与其说这些是经验,不如说这都是我踩过的坑。我为了吃饭,就不能踩坑。所以,这些都是从真刀真枪中总结来的,一定会对孩子的写作有帮助。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张丽敏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张丽敏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