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析】数字资产与媒介管理,一个经常被‘‘误解‘’的专业。-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张荔>日志>【专业解析】数字资产与媒介管理,一个经常被‘‘误解‘’的专业。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张荔

张荔

英国部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张荔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专业解析】数字资产与媒介管理,一个经常被‘‘误解‘’的专业。

    2019-06-27

     我的人生导师Robin在我刚到英国之时告诉我: 

    DO NOT BE A TOURIST IN LONDON, TRY TO BE A PART OF LONDON. 

    当时的我听后为之虎躯一震,一度将这句话写在手账本首页。现在,我想在底下多加一句回复他的话: 

    I MADE IT. 

     

    我还没有见过清晨下雨的伦敦,路上的行人好像比平常更多了。大概是因为不用上学的缘故,我背着一个重量只有MacBook三分之一的小包潇洒地走在路上,后风衣的蝴蝶衣带呼啦呼啦的在身后鼓掌。发着WhatsApp语音的我泰然自若地看着情侣俩人由手牵手行走进而情深接吻,瑟瑟发抖地狗狗汪汪叫。桥边还有蜷缩成一团的乞丐,等待着这个熟悉又陌生城市的一一施舍。这里也有中国式过马路,而且更多早晨的新人往往等成一团就从马路的对面走过去,我问我的老师这会不会牵扯到道德因素,老师愣了一下,仿佛没想到我会这么问。他说“只要你时间不够就可以走大家都是这样的”。 


     

    路上穿西装的帅哥多正装的美女少,大概因为男士西装都千篇一律而女士正装可发挥的范围大一些。对了这里的人喜欢早上来一杯咖啡。这里的街头表演者并不是拿着钱袋四周向人讨要金钱,而是将盆子放在中间等着别人给他的奖励,虽然还是有很多人会在他拿出盆子钱离开,但这样确实避免了被拒绝地不会尴尬。他最后说了一句Thank you for watchingI love performing! 沿着泰晤士河上下学的步行路上,我时常在路上关注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有的可爱,有的绅士,有的充满甜意,有的千奇百怪,但大部分在早高峰时段是步履匆匆的。 


     

    伦敦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全英,甚至全球前列应当毋庸置疑。除去大家都可以在百科上查到的历史资料,还有无比丰富的城市人文:名人讲座,新年晚会,特拉法加广场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游行,各大剧院每日演出的精美歌剧,各型各色的人各式各样地生活在这里,你都能看到。Samuel Johnson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我同意。 


     

    回国已经有几天了,有的时候还会不时的想起这里的一切。想想这是我爱的伦敦,这是我爱的国王学院。就会满身矫情的起鸡皮疙瘩。为了避免以下内容太过文艺失去实用性,我仅从学习和工作两方面介绍一些本专业的实用tips(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说明: https://liuxue.xdf.cn/blog/yulan3/blog/W020190608477471838270.jpg

     

     

    必修课 


     

    本专业官方名称是数字资产与媒介管理,会学到前沿媒介技术。对,我申请时也是这么想的。本科在南方一个号称华南新闻最高学府读了四年新闻,倒也培育出来了一些新闻理想,想继续媒体事业。于是攻读的硕士方向也希望能和media相关,以为由于课程侧重偏差就算没有新闻采写,也是会学到knowledge related to media吧。于是在Digital Humanities学院挑专业的时候,CMCI(偏创意产业)BIG DATA(偏数据)DCSdigital culture society偏文化)等通通划掉,只留下了DAMM(偏媒体). Unfortunately, 必修课何止是has something related to media啊,几乎是nothing much related to media。有次我这位同学戏称,我以为自己学的是media,结果多数还是digital asset management吧。 


     

    说必修课和媒体无关,也不负责。毕竟媒介当道,任何学科能不能缺少融媒体的能力。但我从Simon(也是必修课教授)去中国参加的年会大约知晓了我专业在中国的地位。年会的名字叫做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与会嘉宾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当我帮Simon翻译完,我盯着满屏的图书馆届大拿,默默把media management改成了library management 


     

    必修课所教的确不是我喜欢的领域,当然,也有可能是能力不够学到让我喜欢。毕竟,我semester2&3,除了必修课还是都能努力拿拿distinction。这也说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你有多积极参加课程,阅读reading,准备seminar,你就能多大程度上汲取养分和知识。如果一言不发,只想着默默聆听,最后交论文前突击两晚,我相信你能保证敲够4k个单词过Turnitin查重都难。 

     

    说明: https://liuxue.xdf.cn/blog/yulan3/blog/W020190608477471914172.jpg

     

     

    选修课 
     

    选修课的范畴十分宽裕,专业课程蛮多又丰富实用,有偏技术的network literacy, data journalism,有偏理论的mobility and socialsociety(链接如下: https://www.kcl.ac.uk/artshums/depts/ddh/modules/level7/ddhmodclusters1819.pdf)。如果你想学到前沿的媒介技术,相信我,在必修课学不到的东西你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在Digital Humanities系学到。作为一个纯文科生,硬是对gephi, python, web technology, spss, network analysis等由陌生到基本操作到精炼。 我相信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不光课程精良,像我的导师Jonathan(大作 The Data Journalism Handbook基本是国内数据新闻论文必引)等其他各位老师还会经常召开各种学术活动,请来自Cambridge, France, Amsterdam的在学界优秀的老师研讨分享。你的学术日程可以被这些活动排的非常满,内心也会相应的填充许多对学术的热忱。但当然,如果你的初衷是不希望你的留学朋友圈变成格列佛游记的话。


     

    上述我的经历,是为了给来往学弟学妹多一些经验教训,并不是说此专业优缺点,而是希望师弟师妹们能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毕竟information overload的时代,最容易产生information gap,所以我希望把我走过的一些“弯路”拿出来给你们分享,希望在大家选择时多想多看,兼听则明。 

     

    求职之路 


     

    工作生活是我来英国的另一大体验。 


     

    在英国找工作感觉人生打开了新的大门,我感受到了毕业求职季我所未感受到的一切,那些心慌、迷惘、雀跃、开心、幸运。怎么说,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不在吊在云端,而是沉在土里。这也让我有更多同理心去感知这个不安而动乱的社会,无情的职场,以及纷繁复杂的人情冷暖。 


     

    记得小时候看什么一起来看流星雨,里面有女主为了上什么柯林斯顿大学打工兼职赚学费的经历。其实坦白说,那时作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的我,其实没有特别理解为了生活的大学打工是什么体验。首先大学学费和外国相比九牛一毛,一年的住宿费(1200rmb)还不到英国的一星期(200 pounds)。 生活费更是“刷家人的卡,过自己的小日子”。再加上大学有的时候会写写稿,接接商演赚钱,一次能有千八百的补贴也让我觉得大学的小日子简直就是柴米不进的乌托邦。大学没有厨房,经常点外卖出去吃,也并不觉得有所缺一,可是来到英国后竟然会为出去吃是在家自己做的可能10倍还多而选择很多顿都自己做,尤其是找工作心慌那段时间,所以说来了英国后都是大厨可能没错的。当然,在英国不都是像我一样为了一个小目标而活着的留学生,“刷家人的卡,过自己的小日子”的人大有人在。我有很多从本科,甚至高中就在英国念书的伙伴,他们也许来英国56年都没有找过兼职,懒得自己做饭,一个人住studio,天天换包。他们生活的也很好,他们也能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些人。 


     

    关于我的小目标,其实也并非赚钱养家。就算一年撑死赚40w,那也只是勉强养活了自己和学费,既然时间无法花在读书上,来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我的小目标是:“尽可能多的体验local生活”。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希望能尝试遍360种工作的兼职,可惜本科的inernship或者part-time job都太高大上且费时,以至于除了position related to journalism,其他就是我的业余爱好主持,其余一律没有。现在倒好了,给了我一个更好的机会尝试更多的选择,找工作的时候想了很久,给自己定了7plan : 去学校exam office做办公室,在巨大的考试中心做invigilator,为personal assessment arrangement的同学服务,去Ted volunteer,去活动公司做活动策划,去餐厅打工去做waiter,去兼职做夏令营团队的leader,去做兼职translator……每一种工作都是一种别样人生,仿佛感受到人生百态。 但鉴于篇幅太长,以后有空再填。 


     

    简单来说用一个词想形容我找工作前的心理,恐怕是文人相轻。我原来总觉得我是例外,不需要找工作,不需要碰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中考的时候觉得我才不参加中考这么世俗的东西。大学后,也许是熟悉的环境,也许是相对得心应手的新闻环境,在焦头烂额的求职季,身边充斥着工资,房租,职位等鳞次栉比的焦虑。我却感受不到。这个感受我没有对在求职的朋友说过,也许是我在国内的时候很早就已经有了研究生的offer,并不需要找工作,也许是有过还算丰富的实习经历,导致已经有几家不错的报社企业向我跑抛来橄榄枝,我甚至有些自高的觉得不是我在找工作,而是我在选工作。现在看来那时的想法真是无比幼稚。但依然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感到欣慰,任何时刻都要有这种不知者无畏的勇气,才能帮你在未知的恐惧面前打倒一个个障碍。但如果我之前有这样的状态伤害到了身边的朋友,对不起。人成长的过程,不是不经历世俗,而是经历过这些世俗后发现“不过如此”,是越活越洒脱,是知世俗而不世俗。我希望我能历经愈多的世俗,但依旧保持住心中洒脱的“乌托邦”,那是酸甜苦辣蓄积的情话缸,是苦闷日子里的一抹冬日暖阳,是即使乌云星芒也遮不住的白月光。希望大家一切顺利。也希望希望在未来的几个月我能依旧和“不确定”的自己打仗并且打败他们。走好我下个阶段的“求职”之路。

     

    转自 KCL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张荔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张荔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