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留学概况
根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面积138.4公顷[1],课程分为中华文化传承、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和自然、科学与科技4个必修范围[5]。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8个学院及研究院[6],5个卓越学科领域[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拥有全职教职员8178人[9]。
学校创建于1963年,由崇基学院、新亚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成立。其中,崇基学院成立于1951年,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联合书院成立于1956年。1986年逸夫书院成立,2006年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成立。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和声书院成立[10]。同年,学校在深圳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11]。
截至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合作办学高校排名第1名[12];位列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38名[13]。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为国学大师钱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创办,其教学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建校初期,规模极小,师生不过数十人。1950年3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任院长兼文史系系主任,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兼哲学系系主任,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兼经济系系主任,杨汝梅先生任商学系系主任,赵冰先生任法律顾问。
新亚早年的教授有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吴俊升先生、书法家曾克端、历史学家左舜生、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罗香林等。书院以中文教学,并教授官立学校所缺乏的中国文化课程,被视为中国儒学的复兴基地及宋代书院文化的延续[17-18]。崇基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16]。
该校继承以前在中国国内十三间基督教大学之精神,依据中国基督教之传统,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并以融合基督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开拓博爱包容、自由开放之风气,培养学问通达、襟怀广阔,具有世界文化视野的人才为宗旨[19-20]。
崇基学院创办之初,仅有学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岛圣约翰大礼拜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再租赁坚道147号楼房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纪念堂为校址。
蒙香港政府在新界马料水拨赠土地一段,面积共计十英亩,并于其地增建火车站(现名为大学站),该校乃于1956年迁至新界马料水村永久校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