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纪录片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袁芳>日志>一个真实的纪录片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袁芳

袁芳

美国部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袁芳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一个真实的纪录片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

    2020-12-03
    孩子到底有多大的控制力能把控自己的行为,孩子到底有没有对自己行为进行短期评估的能力?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来自于一个专门做英文绘本的公众平台(毛妈Carol)的文章,对于那些想要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沉迷手机的家长来说或许有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了什么:
    先回答一个所有父母关心的问题,意志力强的孩子是不是不那么容易手机上瘾?
    不是的,沉迷手机和意志力没什么太大关系。
    Netfilx上个月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评分8.6分。

    看完让我对“沉迷手机”这件事有了深一层的了解,明白到这不是孩子爱不爱学习或者靠意志力就能抵御的事情。
    纪录片采访了众多互联网龙头行业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术人员,有位受访者为此和律师周旋了八个月。
    他们无一例外都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感到担心和忧虑。

    01
    设计的初衷:获得注意力
    几乎我认识的所有父母都为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头疼过。
    可是除了说意志力不够不能控制自己外,有没有想过这种令人“上瘾”的感觉从哪里来?
    人道技术中心创始人Tristan Harris总结技术公司每天都在做这三件事:
    推荐足够多的视频和内容,保证用户滑动屏幕,花在手机软件里的时间更久一点。
    策划不同的活动,吸引新的用户,同时让老用户邀请更多的朋友,实现用户的增长。
    最后,有了足够的数据,就可以在广告上赚钱,大到开屏的广告,小到每个用户的精准广告投放,还有自己的广告。
    同时,纪录片还提到了一门所有的硅谷人才都上过的课:劝服性技术,它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魔术教程。
    让用户在还没有意识到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引诱用户接下来的动作了。
    什么意思呢?
    大多数手机软件刷新方式是相似的,往下拉,最上面就是新的内容。再往下再刷新,又是新的,每次都是,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正积极强化”。
    Tristan形容道,就像赌城里的老虎机。
    看起来出现什么是偶然的,你过去按一下就会有东西出来,但你不知道会是什么。
    实际上,这些都是设计好的手段。
    所有的受访者也都表示自己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和程序员,即使知道背后运作的所有原理,也还是会忍不住每20分钟拿起手机看一看。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增长了万亿倍,我们身边没有任何东西的创造翻新速率能够与之相比。
    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生理机制也已经很久没有进化了,人们会被手机深深吸引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它就是奔着我们的注意力而来。
    02
    令人“着迷”的社交
    你几乎能在所有的手机软件上看到社交的影子,无论这款手机软件初始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它最后都会添加上社交、交友、评论的功能。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贴心的设计,让我们可以交流心声,听到更多的声音和意见。
    但同时它也是在利用人的社交本能。
    斯坦福大学的Anna Lembke教授解释道,和别人联系,直接影响着奖赏通路中的多巴胺释放。这是我们几百年来进化的机制,我们需要通过联系形成群居,建立关系。
    社交媒体的出现优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去刺激我们的多巴胺释放。
    同时,Anna教授也表示即便自己拥有再多的理论和经验,也还是和我们普通父母一样,每天在提醒孩子们愉悦和痛苦的平衡,多巴胺短缺的状态和手机上瘾的风险。
    这种无处可逃的社交媒体也让大多数人变得更在意别人的看法。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在意别人看法的,但是我们需要在意一万个人怎么看我们的吗?
    需要每隔五分钟就获得一次社交认可吗?
    社交媒体上的爱心、点赞、大拇指出现,最初是为了传播爱设定的,但很多人因此变得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获得完美感上。
    无法再公平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最终导致了心态的失衡。


    -yuanfang8 2020-12-03 16:04:52
    03
    除了被分散的注意力,还有这两个问题
    2011年2013年里一个增长数据的出现,引起了所有研究人员注意。
    每10万名少女中每年因为割腕或者自残进医院接受治疗的数据,在2011年前都是处于平稳的状态。
    在那之后,直线上升。
    年龄再大一点的女孩,增加了62%。进入青春期后的人数增加了189%几乎是以前的三倍之多。
    更可怕的是,自杀的人数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
    0-14岁的女孩,最开始的比率非常低,现在增加了151%。
    15-19岁自杀的女孩与本世纪初相比增加了70%。
    这个增加点指向了社交媒体,那些第一代从初中就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孩子们。
    除此以外,很多父母是不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难沟通,是不是在网上学坏了?
    YouTube前工程师Guillaume Chaslot,视频推荐算法的设计人员之一。
    他表示所有我们看到的相关视频、感兴趣的内容,靠的都是算法推荐,但这算法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友好。
    它是在几个兔子洞当中,找到哪一个兔子洞最贴近你的兴趣。然后,当你开始观看其中一个视频,它就会不停地给你推荐下一个。
    这个做法大大地增加了人们观看视频在线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也让所有的观点面临从未有过的分化局面。
    推荐视频的算法让每个人都在重复看同一个观点,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全世界都和自己一样的感觉。
    但是当我们打开自己朋友,或者身边人的抖音就会发现,各自的推荐内容差别是很大的。
    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家陷入了自己的“兔子洞”当中,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越来越难听得见,也更难有机会学着与不同的声音相处。

    04
    关掉通知,所有人都提到的建议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把把手机等的电子产品当成洪水猛兽,我们可以学着怎么更好地使用它们。
    片尾处导演让受访者们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 关掉不要紧的软件推送
    这是所有的受访者都提到的一点建议。
    在我亲身试验了一下后发现,确实能很大程度的减少手机对我们的影响。
    在关闭了手机和iPad的视频、游戏、新闻、读书、儿歌等软件的消息提醒后,没有了振动、声音、亮屏打断我的工作,我能很好地集中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让注意力不断分散。
    同时,也能让手机回归到工具上,我们有需要才拿起来使用。
    √ 卸载不重要的软件
    这个有点难,你很难判断哪些软件是要的和不要的。
    我是把所有的手机软件进行了一个分类,每天都要用到的日常软件放在主页。
    其他不经常用到的手机软件分功能集合起来,或者就不放出来主页。
    这就保证我打开只会用到有用的软件,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
    √ 下线,多享受线下
    让孩子不要对手机上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个人生活。
    孩子如果除了上课就是学习,除了手机没有其他娱乐项目,那么孩子会沉迷手机我一点都不意外。
    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有更多丰富的生活,比如看书、画画、下棋、玩具、外出走走。
    父母以身作则不仅是我们要少也玩一些手机,还要多点和孩子一起互动,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尽量是让以亲子间的互动为主。
    √ 浓缩的所有人都能用上
    第一在每晚的固定时间所有设备不能进入卧室,不管是什么时间(比如,睡前半个小时所有设备需要拿出去)
    第二个原则,有专家认为应该在16岁之前禁止使用社交媒体,。毕竟很多互联网的大佬是连电子产品都不给孩子用的。
    第三个原则,和你孩子研究出一个时间预算,如果你和他们聊“你每天想在你的设备上花多少时间,你觉得合适的时长是多少。”大多数会说出一个合理的数字。

    05
    写在最后
    一开始我并没有打算推荐这部纪录片,因为看过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提到的内容非常硬核。
    但是后来我发现不仅父母,很多孩子也会把喜欢玩手机归咎在自己意志力不足上,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劲。
    其实这对我们减少沉迷手机毫无帮助,还增加孩子自暴自弃的可能。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掉进固定型思维当中,明白我们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
    然后,想要做出改变就要先了解背后的原理。就像治病,想要药到病除就要先治本。
    明白这不是孩子有足够意志力就能做到的事情,用新的角度和身份重新认识手机,或许会对我们改变和预防孩子的沉迷问题更有帮助。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袁芳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袁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