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在德国留学生活,这些你需要提前了解!
不少学生会选择去德国留学,德国的生活与中国生活习惯上有着许多差异,去德国留学之前最好先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下面王老师来说说德国留学要知道的生活常识~
01公共场合礼仪
德国人大部分都是很低调的,很少看到特别吵闹的,所以我们在中国大环境下生活久了的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声调和动作,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在家的时候,周一到周六早八点到晚十点是你可以大声的时候,除此之外的时间你就要考虑周围人的意见了。甚至连电视都要小声点。没人管你是你邻居脾气好,要是真的吵到他们了,直接提意见算是好的,态度恶劣的可以把警察叫来。虽然不是大事,最好自己也少惹麻烦为好。要注意,整个周日都是应该安静的,有些刚搬家的朋友,最好不要在周日用电钻。
02 钱
德国的货币是欧元,几乎所有商店都接受刷卡。现金及信用卡可以到银行、储蓄所和邮局领取,也可以在那里开个收支的转账账户(Girokonto),可以便捷地掌控款项,比如通过银行自动取款机。
想储蓄,可以开个储蓄本,不过最好事先比较一下银行、储蓄所推出的不同储蓄方式和条件,以争取尽可能高的利息。大部分银行为学生提供免费转账账户。
03 购物
德国商店一般9到20点营业,面包房、肉铺和药房则清晨开门,大型超市开门也早,晚上也关得晚。星期六,除了市中心,很多商店只开到中午。小商店大多在13到15点午休。星期日除个别商店外几乎都关门。
在商店不开门的时候需要少量日用物品的,也可到所谓的“报亭”或者加油站购买。礼节说德国人爱准时,并非成见。只有去派对,晚点儿没事,其它时候还是准点儿为好。另外德国人也被视为较有距离感,不太随便。这一点在语言上也看得出来。陌生人或年纪稍长的称“您(Sie)”,“你(Du)”则是互相很熟之后才称呼的。同龄的年轻人之间大都直呼“你”。相逢时的轻吻只是在朋友间常见。德国不兴鞠躬,而是握手。
04 医疗服务
在德国看病,首先是找私人诊所,而不是上医院。要看病首先要看“家庭医生——Hausarzt”。家庭医生最好在住处的附近找。除了所谓的“全科医生”(Allgemeinmediziner)即家庭医生外,还有专科医生(Facharzt)。
家庭医生决定病人是否要转诊到专科医生那里。各诊所的开门时间不尽相同,几乎所有诊所——除值班诊所以外——周末和周三下午都关门。实在不行也可以去医院,那里一直有急诊。如果情况紧急不可耽搁,也可以呼叫急救医生,电话号码112。
05去政府机关办事
在德国居留时间超过三个月者,必须在入境一周内到居民登记处(Einwohnermeldeamt)登记,登记时必须出示租房合同或房主证明。
居留许可证由外国人管理局(Ausl-nderamt)签发。为此必须证明你在就读期间经济有保障:或有奖学金收入或有足够的个人资金。办理居留许可需要出示有效学生签证以及护照、医疗保险证明、房主的租房证明并提交三张标准照。有时还需要一张医生证明。若有问题,可向各大学的外事处(Akademische Auslandsamt)寻求帮助。
06 驾车
德国交通是右行,超车只许从左边超。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如果住在德国,外国驾照一般在入境后六个月内有效,超过六个月就必须换照,除非你拥有的是欧盟驾照。想买车,除了到车行,还可参考报纸上的诸多售车广告,或在网上查寻。有了车必须到各地交管局的牌照发放处(Zulassungsstelle)登记,有关信息每个市政府都会提供。
07地铁
德国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地铁或轻轨,站点也相对较多,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地铁站。在德国搭乘公共交通千万不要逃票,德国是很讲自觉的国家,没有票也可以通行无阻;
但是运气不好,被查出,会被罚得非常惨烈,通常为40 欧到60 欧之间(如被要求当场交罚款,一定要说自己身上没带钱,这样他们会询问你的地址并把罚款账单寄给你。切记不要当场交钱!),并且会被记录在案,甚至扣押护照等身份证件(当自己因为逃票被查而且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时,千万要说自己没带身份证件,否则他们会直接拿走你的证件)。
校外租房需要经常坐地铁,可以办套票。
08公交车
分单程票(single ticket)和来回票(return ticket),来回票会比单程便宜。建议各位留学生还是购买公交车卡,既省事又省钱。
德国公交车没有售票员报站,如果下一站你要下车,按车上的按钮通知司机。按钮在哪里,看其他乘客按哪里,跟着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