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惊鸿一瞥
这要比同属伊比利亚半岛的邻居葡萄牙取得独立的时间晚了将近400年,再加上1492年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致契丹大汗的国书踏上寻找中国的航程,却意外地到达了新大陆美洲。因此,16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基本为葡萄牙王室所垄断。当1556年葡萄牙已经占领澳门作为其东方贸易的据点之后,姗姗来迟的西班牙人才于1565年发现从菲律宾返回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稳定航路。
随着1571年马尼拉成为西班牙东印度群岛的新首都,西班牙人才最终成功开辟塞维尔(西班牙)—阿卡普尔科(墨西哥)—马尼拉(菲律宾)—闽粤口岸(中国)的海上航线。
早在1517年,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航海家费尔南·安德拉德与使臣多默·皮列士就已经到达广州,并试图得到面见中国皇帝的机会,以期与中国开展大规模贸易。虽然葡萄牙的这次出使最终以失败告终,但1520年费尔南·安德拉德返回葡萄牙之时,曾将在中国南方得到的数卷《大明一统志》中卷首绘有地图的部分献给了葡萄牙国王。虽然只是区域地图,但这是欧洲人对中国最初的地理认知。
1564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冒险家黎牙实比发出指令,命其在与葡萄牙人搞好关系的同时,要努力“去发现他们在航海中使用的海图,如果不能得到几幅,哪怕用钱买也行,至少要弄到一幅复制品”“如果发生战斗,西班牙获胜,那就应格外小心地取得葡人的地图”。
1565年,黎牙实比从葡萄牙人安东尼奥·龙博手里见到了一张海图。“西班牙人如获至宝,因为通过这张地图可以找到前往中国和日本的航线以及所有菲律宾的航线,因此出高价买下了这张地图”。同时由于西班牙人没有在菲律宾群岛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香料,所以真正富庶的“中国、琉球、爪哇和日本”成为西班牙冒险家们下一步军事征服的目标。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接任黎牙实比的菲律宾总督基多·德·拉维查理士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中国,从在菲律宾经商的中国人手里得到了一幅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福建金沙书院重刻的《古今形胜之图》。于是他旋即请了两位通晓西班牙语的华人,在一位懂汉语的修道士的协助下,将地图上的重要信息翻译成西班牙文。此图及相关的十一页说明文字于1574年7月30日被带上开往马德里的大帆船,并于次年8月15日呈献给国王菲利普二世。
该图纵115厘米、横100厘米,木刻墨印着色。图上绘有南、北两京,十三省境界线,以及用赭黄、绿蓝、青蓝三色普染的黄河、江湖海洋和高山峻岭。除此之外,全图共有文字注记150余条,共五六千字,内容包括了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等,甚至对中国周边地区都有所涉及。其中地图的顶端和图中要害之地注有拉维查理士请人翻译的西班牙文。
据研究者推测,看过这幅地图的菲利普二世终于对中国地理和疆域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西班牙人搁置了征服中国的计划。1576年6月7日,新一任菲律宾总督弗朗西斯·德·桑德曾致信菲利普二世,希望国王能派出两三千人的远征军,用以征服中国。但在已经看到过《古今形胜之图》的菲利普二世眼中,对于人口只有几百万的西班牙而言,要征服一个纬度跨度与整个欧洲差不多的帝国,显然力不从心。1577年4月29日,菲利普二世回信桑德:“关于你认为应当征服中国的事,我们在这里觉得应予放弃;相反,应当寻求与中国人的友谊。”
这幅《古今形胜之图》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一张传入欧洲的中国全图,被认为是欧洲汉学研究的起源文献。该图现藏于西班牙塞维利亚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笔记(1492年)、教皇关于西班牙与葡萄牙划分世界的诏书(1494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海图(1522年)并列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在距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北方向45公里的小镇埃斯科里亚尔,伫立着一座集修道院、教堂、皇宫和陵墓于一体的花岗岩建筑物——埃斯科里亚尔圣劳伦斯皇家修道院(也称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在1557年8月10日(圣劳伦斯殉道纪念日),西班牙军队击败了法军,取得圣昆丁战役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菲利普二世下令修建这座皇家修道院,并将父亲查理五世的遗骨放置于此。除此之外,这座建筑物还是菲利普二世用来收藏与陈列王室遗产、礼品以及他命人从世界各地搜寻的艺术品和图书的地方。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有三座图书馆,在历经1671年的大火后,目前仍然珍藏着15至16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共计4.5万余册,其中有37册是中文图书。这些中文图书大部分都是1572年由一位名叫格雷戈里奥·贡札尔维兹的葡萄牙传教士在“天府王朝”收集来的。这些书籍经由当时的西班牙驻葡萄牙大使胡安·博尔恰之手送到了此处。
这些书籍包含标题为《小微先生高明大字资治通鉴节要》的《资治通鉴》简要本,医学书籍《徐氏家传捷法针灸》,文学书籍《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辑集各类词汇用语,以备作文写诗用的工具书《新刊补订源流总龟对类大全》,历书《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以及被誉为“天壤间孤本”的戏曲类资料汇编《风月锦囊》。
除了这部分书籍外,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图书馆还收藏了1598年至1623年间在中国出版的,有关道德与科学的西学汉籍文献,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著作:1595年南昌版的《交友论》,1604年北京版的《二十五言》,1614年北京版的《七克》等,以及最晚至1934年上海出版的《四库全书》零本等近现代书籍。
除此之外,如今在西班牙全境,还有皇家历史学院图书馆、皇家图书馆、巴利阿多里德市菲律宾奥古斯丁修会图书馆、加泰罗尼亚图书馆、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档案馆、巴利阿多里德市博物馆以及博尔哈图书馆,藏有珍稀中国古籍共计2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