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留学香港 感受港漂生活
分类:

留学新闻

时间:2013-10-24

北京有“北漂”,香港有“港漂”。“港漂”群体逐渐壮大,近年开始进入媒体及公众视野,关注他们生活得怎么样,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2013年伊始,香港各大书店的书架悄然摆上一本《港漂十味》的新书,记录下十个在香港生活的内地人的声音。

  《围城》

  2008年特区政府落实“教育枢纽”政策,放宽内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一年,如果在港持续工作七年,便可获香港永久居民资格。此后“港漂”蔚然成风。香港大学2011年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内地生毕业后选择留港发展。目前这一群体约有5万人。

  1987年出生的陈昊坤对香港一见钟情。他来香港已经四年,毕业后在香港电灯公司从事编程和软件开发。“我想在香港奋斗!”陈昊坤冷不丁就蹦出一句,话语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意思。他想留下的原因很直接:“香港的公共设施、社会福利和医疗教育条件等比内地好,更适合生活。”另外香港社会运作高效,法治健全,用人制度比较透明,再加上他从小看香港电影、唱港台流行歌曲长大,对香港社会文化有憧憬和认同感。

  “香港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换我,可能主动回内地二三线城市找工作。”《港漂十味》主编吕大乐说。2011年毕业后,广东小伙子蔡乐恺到一家知名媒体做记者,开始了在香港的打拼生涯。但很快他就发现,每月1万(港元,下同)出头的薪水,很难负担起生活。他决定辞职回内地发展。

  在蔡乐恺看来,香港除了优点,不足也“一箩筐”:工时长压力大,房价高不可攀,居住环境狭窄,语言文化难融入社交圈子,近年来感觉比较“乱”,市民不满内地人来港买楼、产子,报纸电视上都透出怨气。

  繁华、璀璨的香港看似一座自由来去的围城,陈昊坤们带着新梦和上进心一头扎进去,蔡乐恺们则有些疲惫地毅然退出来。

  《傲慢与偏见》

  他们不同于持单程证来港团聚的港人子女,绝非来港讨福利的低学历“新移民”,也不属于郎朗、周迅、汤唯那样通过“优秀人才计划”直接拿到身份证的名人。“港漂”一族曾是天之骄子,但如漂泊之蓬,扎根前肯定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那是一种面对微微歧视感的弱势状态。”兔佛追溯7年前刚到香港的光景,凡事小心翼翼,不停提醒自己:在图书馆关没关手机,在地铁里吃没吃东西,在电梯里嗓门大不大,过马路忘没忘看灯,去便利店讲没讲粤语?因为害怕周遭那种轻视的眼神。

  有人说,华人世界里的城市,很少有像香港这样包容接纳外来者。但也有香港学者坦承,有些港人存在排外心态。在他们眼中,内地似乎就是“欠缺诚信”、“落后”、“腐败”、“漏洞百出”的代名词。一次,有个人对北京姑娘赵晗说:“你们这些内地人为何跑到我们这儿来争资源,争饭碗?我想跟你谈谈这个问题。”赵晗什么也没有说,心里挺难受:“2008年前后北京为奥运改头换面,我并没有参与其中,回到香港又不把我当成自己人,我有种两边都不被接纳的感觉。”

  有人认为与香港保持点距离更好一些。蔡玄晖毕业后在港高校谋得教职。期间遇到一些市民的“傲慢与偏见”,心中感到不平。最后选择把家安在深圳,工作在香港,各取所长。

  江西出生的陈昊坤刚进公司时,粤语不是很好,不敢和本地同事交流,同事有事找他,都跟他说普通话。“后来有三个同事专门来找我学普通话,因为他们报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就来找我开小灶。”作为回馈,同事们教他粤语。陈昊坤和大家慢慢建立起友谊,熟络之后,偶尔也会一起出去玩。

评论

首页|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English website| 微博:新浪| 投诉建议| 隐私协议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 京网文【2019】5257-60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版权所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傅羽英联邦经理

留学香港 感受港漂生活
更多详情
北京有“北漂”,香港有“港漂”。“港漂”群体逐渐壮大,近年开始进入媒体及公众视野,关注他们生活得怎么样,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2013年伊始,香港各大书店的书架悄然摆上一本《港漂十味》的新书,记录下十个在香港生活的内地人的声音。

  《围城》

  2008年特区政府落实“教育枢纽”政策,放宽内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一年,如果在港持续工作七年,便可获香港永久居民资格。此后“港漂”蔚然成风。香港大学2011年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内地生毕业后选择留港发展。目前这一群体约有5万人。

  1987年出生的陈昊坤对香港一见钟情。他来香港已经四年,毕业后在香港电灯公司从事编程和软件开发。“我想在香港奋斗!”陈昊坤冷不丁就蹦出一句,话语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意思。他想留下的原因很直接:“香港的公共设施、社会福利和医疗教育条件等比内地好,更适合生活。”另外香港社会运作高效,法治健全,用人制度比较透明,再加上他从小看香港电影、唱港台流行歌曲长大,对香港社会文化有憧憬和认同感。

  “香港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换我,可能主动回内地二三线城市找工作。”《港漂十味》主编吕大乐说。2011年毕业后,广东小伙子蔡乐恺到一家知名媒体做记者,开始了在香港的打拼生涯。但很快他就发现,每月1万(港元,下同)出头的薪水,很难负担起生活。他决定辞职回内地发展。

  在蔡乐恺看来,香港除了优点,不足也“一箩筐”:工时长压力大,房价高不可攀,居住环境狭窄,语言文化难融入社交圈子,近年来感觉比较“乱”,市民不满内地人来港买楼、产子,报纸电视上都透出怨气。

  繁华、璀璨的香港看似一座自由来去的围城,陈昊坤们带着新梦和上进心一头扎进去,蔡乐恺们则有些疲惫地毅然退出来。

  《傲慢与偏见》

  他们不同于持单程证来港团聚的港人子女,绝非来港讨福利的低学历“新移民”,也不属于郎朗、周迅、汤唯那样通过“优秀人才计划”直接拿到身份证的名人。“港漂”一族曾是天之骄子,但如漂泊之蓬,扎根前肯定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那是一种面对微微歧视感的弱势状态。”兔佛追溯7年前刚到香港的光景,凡事小心翼翼,不停提醒自己:在图书馆关没关手机,在地铁里吃没吃东西,在电梯里嗓门大不大,过马路忘没忘看灯,去便利店讲没讲粤语?因为害怕周遭那种轻视的眼神。

  有人说,华人世界里的城市,很少有像香港这样包容接纳外来者。但也有香港学者坦承,有些港人存在排外心态。在他们眼中,内地似乎就是“欠缺诚信”、“落后”、“腐败”、“漏洞百出”的代名词。一次,有个人对北京姑娘赵晗说:“你们这些内地人为何跑到我们这儿来争资源,争饭碗?我想跟你谈谈这个问题。”赵晗什么也没有说,心里挺难受:“2008年前后北京为奥运改头换面,我并没有参与其中,回到香港又不把我当成自己人,我有种两边都不被接纳的感觉。”

  有人认为与香港保持点距离更好一些。蔡玄晖毕业后在港高校谋得教职。期间遇到一些市民的“傲慢与偏见”,心中感到不平。最后选择把家安在深圳,工作在香港,各取所长。

  江西出生的陈昊坤刚进公司时,粤语不是很好,不敢和本地同事交流,同事有事找他,都跟他说普通话。“后来有三个同事专门来找我学普通话,因为他们报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就来找我开小灶。”作为回馈,同事们教他粤语。陈昊坤和大家慢慢建立起友谊,熟络之后,偶尔也会一起出去玩。

分享
请傅羽老师帮我评估
  • 您的姓名:
  • 手机号码:
提交

京ICP备05067667号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