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寄宿学校是教育理想国 —摘自《我在美国当老师》-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段静文>日志>为什么说寄宿学校是教育理想国 —摘自《我在美国当老师》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段静文

段静文

中期负责人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段静文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为什么说寄宿学校是教育理想国 —摘自《我在美国当老师》

    2015-07-03

     

    非洲有句古老的谚语: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努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healthy and hopeful child)。这句话所包含的真谛可以经得起任何文化、任何时代的考验。用通俗的话来讲,培养一个孩子仅仅靠父母、靠一个家庭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理想的村庄里,居住在一起的人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高度的信任。如果你生病了,左邻右舍会过来看望、安慰,甚至帮助你收发邮件或者帮助你看管孩子;你晚上睡觉或者白天外出的时候,你的家门是不用上锁的,或是你的邻居有你家的钥匙,你的钥匙也可以打开邻居家的房子;晚饭之后,你会放心地让孩子在户外尽情地玩耍,因为你知道外面是有安全保障的。这些在美国的寄宿中学里都得到了体现,因此它就是这种理想国的现实版。寄宿学校作为现实社会里的理想国,它的建立和发展依赖于它的核心价值:社区认同感(sense of community)。不管是亚洲家长还是欧洲家长,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首先要认识到寄宿学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学习的地方,也不仅仅是用来考上好大学的一块跳板,更是孩子在人生关键的34年时间生活、长大的地方。这个地方意义神圣,绝不可以仅仅用考试分数或者大学录取来判断其价值。在这里,教育是24小时的,天衣无缝地跟孩子的生活、成长融于一体。在这么一个紧凑的社区里,人跟人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呢?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是怎么培养的呢?

     

    1. 学生和老师

     

    老师这位学生的第一层关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表现在学术上:老师为授课者,学生为学习者。因为私立学校采用小班教学,一个教室容纳1015人,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再者,私立学校的课程选择丰富,如外语课,可选择西班牙语、法语、中文、德语、拉丁语等。由于选择面广,课程的难度层次分明,因此学生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能力的等级,学到的东西容易消化和吸收。

     

    老师这位学生的第二层关系是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在美国社会,体育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学校,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运动,参加比赛,而老师则担任教练的角色,组织比赛。体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够帮助参与者领悟到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领导能力,什么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以及什么是体育精神等等。体育发展了一个人的体魄的同时,也发展了这个人的德和智。

     

    老师这位学生的第三层关系是朋友关系,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上。老师会邀请学生到家里吃东西、聊天,周末一起出去活动,作为平等的朋友来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遇到长周末(long weekend)时,老师会邀请国际学生或是住在比较远的外州的学生到家里来,一起做饭、聚会。比如在中国春节的时候,国际学生,特别是韩国国学生是我的常客。我们会用整条的鱼作为主菜——在美国居住过的人都了解,整条鱼,在美国非华人地区是很难买到的,一般只有冷冻鱼片出售。看到这道整条鱼的主菜时,有几个学生都快哭了,一边吃一边说不敢相信自己能在这样的白人小镇里,吃到这么精致的整条鱼。虽然他们平时也叫中餐的外卖,但都是快餐类型。面对正式的上桌大菜,而且是在家庭的氛围下,学生们的思乡情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很多人都认为,在美国的私立寄宿高中上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好的,也都是被家里惯坏了的,在物质上很难得到满足,其实多数的学生还是很容易满足的,特别是老师给与的真诚和,才是他们更看重的。

     

    此外,在其他的一些美国传统节日里,老师也会这位学生一同庆祝,但是这些庆祝都不是学校行为,而是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偏好,设计不同的活动。就拿我特别喜欢的万圣节做个例子,艺术范儿的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做南瓜灯,而爱好户外运动的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设计鬼路(haunting trail)。做南瓜灯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动。老师会先去周边的农夫市集(farmer's market,而不是超市)买当地的鲜南瓜,这些南瓜个头不会很大,适合做雕塑。然后老师会发给参与的学生每人一把小勺子、一把带齿的小锯刀以及一些下载打印好的南瓜灯图案(比如鬼脸的、带小蝙蝠的、hello kitty的)。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先把南瓜的顶部切开,带着南瓜把儿的顶部就像是一个盖子,然后用小勺子把里面的南瓜瓤都掏出来。等南瓜瓤掏干净了,再把打印出来的图案贴在南瓜上,这样刻鬼脸时就不用担心眼睛或者鼻子的位置不对了,接下来用带锯齿的小刀沿着模板的轮廓开始雕刻。等脸部刻好后,有些学生还会小小地装饰一下,比如用南瓜叶子或是藤,做一个尾巴或是一对耳朵,创意无限。最后,每个学生把蜡烛点燃,放进南瓜里面,这样从外面看,就有萌萌的、温暖的南瓜灯的感觉了。所有学生的南瓜灯都会放在宿舍门口排开,学生老师们争相点评拍照,不亦乐乎。

     

    2. 学生这位学生同学之间也有多层关系

     

    第一层就是传统上一起求学的同伴。对国际学生来讲,不管是来自哪种母文化,大家都是比较熟悉这层关系的。这层关系的建立基于学术,学生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时常有合作关系,总体来讲简单易懂。

     

    第二层关系是室友,此关系比第一层关系复杂。两个人住在一起,对不少学生来讲是个新的经历,因为他们以前很可能没有群居过,而且受不同的母文化影响,所以室友之间出现矛盾是常见的。跟另外一个人同住,学生会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管室友之间的关系是良性发展型还是矛盾冲突频发型,一个人都要学会理解他人,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容忍不同的声音,认识自己。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生,刚去美国上学的第一年,她跟自己的室友经历过热战和冷战,全校皆知,最后两人倒成了最好的朋友。这是一次多么珍贵的成长经历,多么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第三层关系是队友。因为每位学生都需要参加体育队,进行比赛,所以在一天课业结束之后,学生们就得穿上球衣进行训练。在一支球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作为队长,一位领队人物,不仅仅要自己技艺出众,而且要能够领导队员,在竞技场上掌握比赛节奏并协调战术。作为队员,必须服从指挥并全力以赴为球队赢得比赛。当个人利益跟他人或者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要经得住考验。如果某个队员发挥失常,甚至是因此而输了比赛,那么球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宽容,并要安慰发挥失常的队员,从而使队伍更团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做到了,每一位队员都已经成长了。

     

    第四层关系就是朋友。一个十几岁的人离开父母在他乡生活,肯定会碰到生活上的酸甜苦辣,朋友将是他最好的依赖和支持。如果说求学的伙伴、室友和队友这三层关系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机会下建立的,那么朋友的关系就是前三种关系得到巩固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不限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如体育竞赛或者同住一屋,但它能够对个人的整体生活起到安定、调节作用。

     

    3. 家长和学校家长有两种

     

    一是现家长,二是校友家长。现家长指的是孩子还在该学校上学的家长,而校友家长是已经从该学校毕业、进入大学或者开始工作的孩子的家长。寄宿中学能以一个和谐村庄的形式来培养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家长的参与。家长虽不在学校求学,但是他们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

     

    首先,他们都是志愿者、义工,对学校别无所求。他们为学校服务的动力来自于两点:

    1)感谢学校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为孩子的付出。虽然他们已经付了昂贵的学费,但是老师为孩子的付出不是能够用学费来衡量的。当学生完成四年的高中求学和生活之后,脱胎换骨,这个时候他们的家长完全是出于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才为学校做义工。不少家长就算是自己的孩子都毕业了,还是多年如一日地继续为学校服务;

    2)为人父母,一心都是为了孩子,却不仅限于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学校棒球队的球棒经过风吹日晒,出现了老化的迹象。某家长刚好是经营体育用品生意的,那么他会很愿意为自己孩子的棒球队捐上一整套新的棒球用具,这样既帮助到自己的孩子,也帮助到了别的孩子。那么,如果家长想为学校出点力,有什么样的机会可以利用呢?

    1)招生办家长代表:因为美国的私立学校招生都是自由、市场竞争式,所以学校必须遵守市场的规律,要主动把自己“推销”给新的家庭,而新的家庭作为消费者,自然有多项选择。学校若有家长为自己的服务质量现身说法,那岂不是最有说服力?招生办的家长代表都是无偿服务的,因此能够胜任该岗位的,都是学校最忠实的粉丝;

    2)体育拉拉队:家长最喜欢去看自己孩子在体育场上竞技了,而学生在比赛时候的士气会因为家人的到场大受鼓舞。父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拉拉队,为孩子带来最大的动力和自豪。在赢得比赛的时候,父母会为孩子庆祝;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父母会安慰他们。一位来自广州的学生曾经这么跟我说:“好多次在比赛完之后,一些根本就不认识我的家长拿着自己做好的食物,同我分享。他们连我的名字都不一定能叫的出来,但是他们对我的那份热情,是真挚的,让我感觉生活在一个大家庭。”;

    3)捐赠:捐赠对私立学校的运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长为学校捐赠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支持。捐赠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体育器械,或者是无形的礼物。举个例子:学校每学年结束的时候都会举办一次教师感谢会。在会上,家长委员会给每一位老师献上一份既实用又有意义的礼物,意在表达对所有老师的感谢。

     

    4. 校友和学校新旧交替

     

    这是世间常理。学生从学校毕业,就如同一个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家,自力更生。他的离开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但不代表以前关系的结束。相反,一个健康成长的人身上将永远有着自己村庄的烙印,因此校友对学校的意义极其重要。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一大衡量标准就是校友的忠诚度。校友可以通过捐赠来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感恩之情,也可以为学校争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作为学校,它希望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更希望能够跟校友保持联系,经常听到校友们的消息,比如某某结婚啦,为人母啦,或者某某取得什么成就啦。学校也会定期给校友们分享最近的校园信息,介绍学校的发展,取得什么进步或者成就等等。这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孩子虽然离开了家,但他永远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而在外拼搏的孩子,也永远惦记着培养过自己的家。

     

    虽然每所学校的校友忠诚度不一样,但是美国私立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是大同小异的。

     

    5. 老师和学校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刚刚来到第一所美国中学上任的时候。当时我搬进了一套三室的公寓,但是里面没有任何家具,连桌子和凳子都没有。第一个星期我都是打着地铺睡觉的,但就在周末之前,我的饭桌、凳子以及餐具都齐了,都是我的同事们听说来了一位新人,刚刚搬到学校,就纷纷从四面八方来“救济”,其中一位同事搬了一张桌子,直接放在我的家门口,留了张纸条就走了,令人感动!

     

    在寄宿学校安家的老师占大多数。每到节日,就会有很多教职员工的小孩子一起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凸显友爱大家庭的感觉。比如说万圣节,一大群小孩子会打扮自己,扮演卡通影片或者小说中的角色,如小美人鱼、小蜜蜂等,拎着糖果篮子,各家串门讨糖果。这个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买很多的糖果做准备。各种不同口味、独立包装的糖果让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国际学生完全可以去做保姆,帮助自己的老师带45岁的小孩子,或者是当课外辅导员,这样也可以逐渐成为老师家庭中的一员,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好感更带有一种家庭式的亲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业之外也更容易了解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

     

    同时,学校会为老师的子女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消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久留,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寄宿学校的教学和生活里来,而学生们也会因为老师的专注而受益,对学校产生感恩之情,毕业后也会成为忠实的校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人人得益。

     

    在美国的教育界,不同理念的教育者经常辩论一个问题:是否要在学校里开一门道德课。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1)该课程的有效性。因为在课上讨论的毕竟是理论,无法实践,所以理论是否真正深入人心是不得而知的;(2)受教育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学校为走读学校,一天24小时,学生在校外花的时间要超过校内;一年365天,还有100来天是大大小小的假期,学生根本就不在学校。言外之意是,学生在校外所受的影响和熏陶要强于校内的教育。那么仅仅依靠在校有限的时间来进行道德教育,是否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并没有实际意义?

     

    但是这两点在寄宿学校都不是问题。首先,因为寄宿学校是24小时制,所以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具有全天候的影响。其次,寄宿学校并不需要依赖理论式的课堂讨论来进行道德教育,从学业、课外活动、生活起居、社交生活等等,学校可以从实践中对学生进行360度教育。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需要整个“村庄”,那么寄宿制学校不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接近这种模式的教育理想国吗?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段静文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段静文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