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效率的伪勤奋-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卢渝>日志>远离低效率的伪勤奋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卢渝

卢渝

美国本科部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卢渝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远离低效率的伪勤奋

    2017-12-29

     

    你身边可能会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起早摸黑,终日忙忙碌碌,几乎从来就没有休息过。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人群中最积极、最勤奋的一份子。然而,到兑现业绩时,他们却罕有能拿出靓丽的成绩单。

     

    但是他们却丝毫不以为意。他们总是以“忙碌”作为一针强有力的安慰剂——你看,我这么努力,这么勤奋,不管结果怎么样,尽力了就好。

     

    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同事,每次上班的时候没什么事,一到下班的时候事儿全来了。于是,一加班就是好几个小时,末了还不忘在朋友圈发一条状态:

     

    又是这个点才到家。

     

    除了让领导觉得他工作态度比较端正以外,我看不出这样的“勤奋”有任何意义。

     

    这就像是路边踢足球的一群小孩,表面上看,他们不停地在奔跑、传球、带球,忙得不亦乐乎,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这群小孩虽然看上去相当娴熟,却可能连基本的动作都是不标准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他们越来越熟悉以错误的方式来带球。于是,他们离预设的训练目标也就越来越远了。

     

    正如迈克尔·乔丹所言:

     

    “你可以做到每天训练投篮8小时,但如果你的技能是错误的,那最好的成果也不过是你擅长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投篮而已。”

     

    这是一个“南辕北辙”式的“悖论”:当你没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时,越勤奋就错得越远。

     

    同样的道理,当你越沉浸在“勤奋”所带来的光环上时,你也就越容易忽视一些更为重要的因素,比如效率。

     

    也许有人会说: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人何必那么功利呢?”

     

    没错,从短期的角度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一种有格局的思维方式。我在《既然努力终究会被认可,又何必在乎一时的运气呢?》这篇文章也提到过,短期不同步的付出和回报,长期必然同步。

     

    换而言之,我愿意承受“短期的回报和付出不同步”的前提是,长期同步。所以你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有条件的——短期可以不问收获,长期却不能不问。

     

    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了就算完成了。完成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评价它的绩效。我们切勿把刚开展的行动,等同于已经取得的成就。

    2

    你工作很忙,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吗?我认为不是。恰恰相反,我认为忙成狗还不赚钱,是一种工作上的耻辱。

     

    以付出和回报作为两个维度来衡量,可以把工作划分到四个象限:

     

    第一种,很忙,但不赚钱;

     

    第二种,很闲,也不赚钱;

     

    第三种,很忙,也很赚钱;

     

    第四种,很闲,但很赚钱。

     

    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第一种和第四种情况却普遍存在。以一个国家作为整体来考量的话,大多数中国人属于第一种情况。而在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属于第四种情况。

     

    刘强东在给京东的管培生上课时,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英国有家很著名的面包店,已经是家族的第12代了,还是每天烤几百箱面包出来。卖完了,就算还有很多人排队,也对不起,我不卖了。人家每年还带家人出去度假几个月。

     

    而中国人都愿意抓住每个赚钱的机会,如果说今天我能赚10个面包钱,绝对不卖9个,卖9个他睡不着觉。他就会想,今天本来可以卖10个,为什么今天只做了9个呢?他明天就会做11个面包。

     

    经合组织(OECD)的一项测算显示:

     

    全球各国员工每年的平均工作时长,德国为1371小时,荷兰为1425小时,挪威为1427小时,丹麦为1436小时,法国为1473小时。而以勤奋著称的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时。

     

    工作时长最短的国家,几乎全部在欧洲。而以中国人的勤奋程度,却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欧洲发达国家,中国的制度成本更为高昂。

     

    2001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的4位教授做了一项调查:

     

    从申请注册公司到真正取得营业执照、再到开业,这一层层审批过程是创业者要经过的第一道关。这一时间的长短,基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利于创业。

     

    通过对全球85个国家完成审批的时间进行估算,加拿大最快,只需要2天。美国7天,而中国需要111天。

     

    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名创业者平均要等半年才能完成一个公司的注册,并顺利开业。创业者很勤奋,同时负责审批的行政人员也很勤奋——他们审查得很严。

     

    最后的结果是,创业者的勤奋,被同样勤奋工作的行政审批机构抵消了。所以,我们大概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政府一再强调“简政放权”了吧?

     

    我们的勤奋刚好抵消了他人的勤奋,这只是达到了一种新的“纳什均衡”——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同时做广告,和同时不做广告,效果是一样的。

    3

    在股票市场上,低效率的伪勤奋莫过于投机者的频繁交易。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是这样定义投资和投机的:

     

    所谓投资,就是我所称之的事业,是在假定现在状态将无限期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内,预测未来收益的一种活动。

     

    所谓投机,是一种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希望传统的估值基础发生有利的变化。

     

    频繁交易的投机者,心态大多是这样的:

     

    每天都有股票涨停。我手上的钱必须全部投出去,不然就是浪费了每天赚钱的机会。而且,赚钱可不是那么简单,一定要时时刻刻盯盘,随时发现交易机会。交易得越多,就越显得我勤奋,我赚钱的概率就越大。

     

    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他们恨不得一周有7天都是开市的。他们嫌每天的交易机会还不过瘾,于是发明了一种叫做“T+0”的日内交易法。

     

    但这种频繁买卖的伪勤奋,最终导致的往往是事与愿违。从数学的角度讲,市场上的交易者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跑赢市场的总体表现。就像你即使再努力奔跑,也永远无法甩开自己的影子一样。

     

    那么,既然市场总体表现是一个均值,那频繁交易的结果就必然是长期低于均值——因为相对于买入长期持有而言,频繁交易会消耗更多的交易成本。

     

    更何况,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判断失误的概率必然会大幅上升。正所谓,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笑傲股市半个多世纪的巴菲特。在1998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巴菲特这样说道:

     

    “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找到值得购买的股票了。我们要等多久?我们要无限期地等。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只有在发现了诱人的对象时才会投资。

     

    我们没有时间框架。如果我们的钱堆成山了,那就让它堆成山吧。一旦我们发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会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动。但我们不会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

     

    为了等待一个好的机会,巴菲特经常拿着大把的现金,甚至一等就是一两年。这在那些希望抓住每个机会的短线交易者看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但事实上,短线交易者抓住的是机会吗?要知道,好的机会从来就不多。如果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少,那你可能会赚得很多;如果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多,那你可能会赔得更多。

     

    拥有幸福生活的要义之一,就是不折腾。我们不必为了投资而投资,也不必为了勤奋而勤奋。就像巴菲特所说的一样,“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原文摘自高中同学王冠亚的微信号:livespoem)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卢渝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卢渝提问